倪瓒画像
“现实总是那么讽刺,一生嗜洁如命的他竟然以最污秽的方式死去,惹人一声叹息。
作者:喻汀
世界华人周刊原创文章
自古以来,凡才子逸士,大多有点小怪癖。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嗜酒如命,一喝高就全身赤裸,以天为衣,以屋为裤;比如国学大师辜鸿铭恋足,文章写不下去了就去抚弄老婆的小脚,捧起来闻之,顷刻间文思泉涌;再比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小气,米柜子整天锁着,钥匙就挂在自己身上。
但是这些怪癖,似乎都比不上“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
倪瓒(~),字云林,元末画家、诗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
他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他简约、淡泊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后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世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他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的画寒烟清静,很少有人。曾有人问他为什么都不画人,他回答说,“当今哪有什么人物呢?”
倪瓒不仅画画得好,自幼博学多闻,诗写得也不错。但他更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有个近乎疯狂的怪僻——“重度洁癖和强迫症”。
比如他每天都要洗头,洗头时要换水十几次,直到他认为那水纤尘不染为止;
穿戴的衣帽,每天都要擦拭数十次,更衣时也得调整无数次;
家中藏书数千卷,都必须由他亲手勘定;
他使用的笔墨纸砚,每天都要有专人负责擦洗干净;
客人来访离去后,坐过的地方必须重新刷洗;
就连院子里的梧桐树也不放过,早晚命人用水清洗,一来二去,树被活生生地洗死了……
当然,这也不是毫无用处,洁癖激发了他的灵感,设计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香厕”——用香木建了个空中楼阁,下面填土,中间铺满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当然,每当这时,可怜的仆人就必须在下面候着,随时准备移走秽物……
倪瓒《渔庄秋霁图》
这还不算,我们的大画家还有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迹”。
一次,倪瓒留客住宿,他心里发毛,总是怕人家把他的屋子弄脏。于是起夜好几次站在门外偷听。终于,被他听到了客人咳嗽的声音,这可不得了了,他的洁癖症彻底犯了,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叫仆人去寻找痰迹,可是这上哪儿去找?仆人找遍院子里的每个角落都找不到,又怕他生气,就找了一片挂着晨露的树叶糊弄他。倪瓒相信了,嫌弃地捂着鼻子,闭着眼睛,命仆人把树叶扔到三里地以外去。
无辜的树叶就那么被嫌弃地抛弃了。
赵元《倪瓒写照》
一天,倪瓒和朋友一起谈论诗文,要泡好茶招待,就命仆人到打泉水。水打回来之后,倪瓒交代仆人:提在前面那桶水,拿来泡茶;提在后面那桶水,拿去洗脚。因为怕后桶的水被仆人的屁污染了。
还有一次,倪瓒去朋友家做客,席间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大厨端出了佳肴,倪瓒见后突然离席而去。主人诧异地追上去,问他为啥,倪瓒说,胡子多的人一定很脏,这个厨子有这么多胡子,所以这顿饭没办法吃了。
再有,倪瓒看中了一个歌妓,但又怕她不干净,就让她反复洗澡。洗完以后,还是觉得人家身上有味道。洗来洗去,天都亮了,良辰已过,最后不了了之了……
我们的倪瓒,就是那么“奇葩”。
倪瓒《秋亭嘉树图》
正是孤绝清高的个性,使他独树一帜,也树敌无数。但他始终不阿附权贵,保持自身清白。
元末社会动乱不安,他在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为了避免异族统治者召他至京做官的纠缠,倪瓒突然散尽家财,赠给相邻亲友。独自泛一叶扁舟,戴着蓑笠往来于太湖间,与渔樵僧道为伍,过着“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的怡然生活。
农民起义军领袖“吴王”张士诚,几次请他出仕均被拒绝。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奉上金银礼品请他作画,不但遭到拒绝,还被斥责,于是怀恨在心,欲加报复。有一天在湖上见到了倪瓒,命人打了倪瓒几十鞭子。倪赞一声不吭。后来旁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和他一说话自己就变俗了。
尽管无心入世,不问政治,但他在《寄顾仲瑛》中写道:“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以及《素衣诗》的“彼苛者虎,胡恤尔氓”,都无不体现了他的批判态度。
元至正十五年(),他以欠交官租的荒唐理由被关进牢狱。即使沦落入狱,吃饭的时候,倪瓒也要求狱卒把碗举到与眉毛同高,狱卒问原因,他不回答。旁人说:“他怕你的唾沫溅到饭里。”狱卒大怒,把倪瓒拴在了尿桶旁。吃喝拉撒睡,都在尿桶旁,这对于一个重度洁癖症患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惩罚。
倪瓒《古木幽篁图》
年,元朝覆灭,朱元璋建立明朝,听闻倪瓒的才能,召他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明洪武五年(),倪瓒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五年。
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一说临终前患痢疾,“秽不可近”;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无论是哪种版本,现实总是那么讽刺,一生嗜洁如命的他竟然以最污秽的方式死去,惹人一声叹息。
倪瓒一生,生于乱世,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但仍然我们仍可以从他的诗画和轶事间寻找他的出尘境界。他的画是干净的,他的诗是干净的,他整个人也是干净的。这种自内而外的干净,这种不拘一格的文人风骨,自成超逸,我辈常人只能景仰。
只傍清水不染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李白与杜甫:当诗仙遇上诗圣,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