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为强迫症所累,他们的感受不是任何人都能明白的,或许在正常人看来,他们的所想所为,是如此的无聊可笑,甚至是不可理喻,但只有他们才知道,他们是没有办法不去想不去重复地做,因为他们不能克服这心魔,必须得一次次地重复去确认已经没有问题的事情,搞得自己很累,为了豪无意义的事情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1强迫行为的表现:
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比如洗手或者洗衣服反复洗好多次,总感觉洗的还不够。
强迫询问强迫症患者往往“不信任”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究思竭虑所带来焦虑,往往对他人进行询问或要求他人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予以解释或保证。比如经常问别人,你昨天的什么什么做好了吧。还有问别人我这个做的没有问题吧。
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可是还会反复检查。比如走了担心门没有锁好,又去查看,不看心里好难受。检查一个表格或者账单总是会核对好多遍,生怕会出错。
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还有控制不住自己走地板时要一格一格地走。
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还有拿到任何纸张对折时总会严格对折。有的特别喜欢分类整理东西,并且整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的衣服,鞋子,书等等的具体位置非常清楚,几乎没有出现过找不到的情况。
2强迫行为的心理状态: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强迫症的本质就是"一个人自相搏斗",由于自相搏斗的内在冲突不断延续,强迫症也不断扩展,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约三分之二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其主要心理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3强迫行为的自我治疗:1再确认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你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你必须努力地,全心地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
每天的觉察几乎是自动化的、肤浅的。“全心的觉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记住想改变脑部的生化变化,来减少强迫性冲动可能要花上几周或几个月。若想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赶走这些强迫症状,是会让你失望的!事实上反而会让强迫症状更严重!在行为治疗当中要学习控制自己不对强迫性想法作反应,不管他们有多干扰。目标是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思考或冲动。
2再归因
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那是脑部错误的讯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急着检查或“为何我的手会脏”这么有力量,以致让人无法承受。
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与为何无法摆脱它,是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强化你去抵抗强迫行为的重要关键。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
3转移注意力
进入此步骤是真正要干活了!开始的心理建设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在此步骤你要做的是:必须自己换档!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篮球等。
有强迫行为并不可怕,我们只需保持轻松自然,坦然面对。
让我们大喊:滚蛋吧!强迫症君!!
编/王沐阳
心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