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
《招魂2》的故事是独立的,但是时间节点与《招魂》相连,好像一列小火车。另外,影片取材自真实事件,故事里诸多桥段与真实事件记载相符,喜欢代入感的小伙伴可以先去搜搜该事件相关介绍和图片。
温导既然敢改编真实事件,自然不怕观众提前知道。之所以这么不在乎剧透,首先是这部恐怖片的节奏得当,可以在长达两个钟头的时长里保持紧张,不会出现冷场;另一方面,就是温子仁的“非套路化”,会在看似预料之中,给予观众惊喜。
鬼片的一个套路,是猛然出现的鬼脸。紧闭的窗户、摇摆的秋千、探身俯视的床下,和转头的瞬间,这些可以猛然吓人一跳的地方,在温导的镜头里什么都不会出现。《招魂2》的鬼的登场,喜欢慢个半拍,具体效果如何,需各位看官自行体会。
鬼片的另一个套路,是因为信任问题产生各种误会,比如母亲不相信孩子,警察不相信母亲之类的桥段。可惜片中的鬼先生不想当心机Boy,没兴趣躲躲藏藏,每当现场有人产生怀疑,他会立刻用诸如挪挪椅子之类的方式猛刷存在感。
不想当心机Boy不代表没有心机,在十字架出现的时候,恶魔也会有所忌惮,这是说真话的好时机,而且将一句话拆成两句借由小女孩之口说出,更可以避免被隐藏力量发现。这么看来,老爷子还是很有想法的。
鬼魂出现的很直接,也很频繁,但只制造恐慌,从未下过重手。别说杀人了,仔细观看全片就会发现,他给主角最重的肉体伤害就是缺了两颗门牙的那一口牙印。不仅鬼如此,恶魔似乎也不会直接下手伤人,因为伦家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作为宗教体制内的存在,恶魔也免不了被“仪式感”束缚,就好像强迫症一样。无论是对《地狱神探》的康斯坦丁、还是本片中的驱魔家庭,恶魔想要获得灵魂的话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绝不是一颗子弹或者一把菜刀这么简单。
更有趣的是,恶魔要对祭祀相关信息先行剧透,有点怪盗基德提前下通知的意味。本片如此,《康斯坦丁》如此,连邪教类影片《万能钥匙》也是如此。
这种给对手机会的行为,是西方世界的狩猎精神,就好像岛国的武士道精神或者天朝的侠义精神。这种精神最早起源于打猎,猎人与猎物之间,是一种公平竞争状态,每一方都有获胜或者说生存下去的机会。
人们不需要为生存而狩猎后,这种活动就演化成了娱乐,在部分地区还有限制食草动物数量的作用。目的不同了,而那种源自古代的冒险精神则流传了下来,在猎与逃之间体验找寻、发现、追逐的刺激,无论成功失败,都能体会到竞争的乐趣。
国内有一段流行打猎体验,方式是将鸡鸭之类的活物拴在树下,不能逃走。这种俱乐部被国际广为谴责,后来偃旗息鼓了。谴责的很大一部分是针对这种俱乐部对狩猎的误解:不给予机会的狩猎,只能叫屠杀。作为恶魔,在被塑造的过程中自然也引入了西方的冒险和竞争精神,单纯的屠杀弱爆了,咱玩的就是心跳。恶魔寻求刺激的外在表现就是黑暗的仪式感。
鬼和魔鬼是两个层级的存在,所以男驱魂师可以用一个小十字架就驱散附在小女孩身上的老爷子,但是满屋子十字架都敌不过一个恶魔。恶魔以修女形象出现,目的在于亵渎圣洁,并非恶魔的本相。
同时,隐藏本相可以迷惑驱魔人,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名字若是被驱魔人知晓,就可以对应着将其赶回地狱。Valak牺牲自己,为大家展示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严重后果,小伙伴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没有血腥暴力场景,化妆也不夸张,甚至会引起部分喜欢重金属和死亡摇滚的小伙伴极大的亲切感……但这一切都没能让观众摆脱“瘟神”式的恐惧和紧张。好在结局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美好,温导很贴心的没有给观众留下心理阴影。
影片仍在上映中,所以这次就没福利啦┑( ̄Д ̄)┍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