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幸福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追求,让世人趋之若鹜。
夏天的海滩上,一个小女孩光着脚丫,蹦蹦跳跳,并不时俯身捡起脚下的贝壳,那份天真烂漫陶醉了周围的游人。你当然会说她是幸福的。当婚礼上,新郎捧起她的手深情一吻,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一下子就眩暈了她的臉頰,她闭上眼睛,一脸的幸福……她无疑也是幸福的。烈日下,他拖着重重的货物,抹着汗水。想到干完这单活,女儿下周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于是他一下子就充满了力量,加速向前挪着步子,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那么幸福是什么呢?
幸福是一种感受。其实当你从纷繁的生活琐事中抽身出来,驻足片刻,生活中就不乏这样幸福的瞬间。
幸福是平常心。很多时候不是世界对我们不公平,而是我们歪曲地解释了世界。人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们在渴望成功的时候不能拒绝失败,因為失败同样是我们学习的机会。得意淡然,失意夷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而能落得人生之大自在。
幸福还要有感恩之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种缘分,一种造化。光凭这一点都值得我们庆幸。小时候我们感恩父母,放学回家的的一碗热汤面都会让我们兴奋不已,大学时谈恋爱,我们感恩自己遇到了另一半,一枚玩具戒指都会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框。那时的我们很穷,但生活得单纯而幸福。后来我们工作了,我们有钱了,我们不再依赖他人。我们拿一份工资理所当然,我们用钱去买我们想要的服务,我们理所当然,甚至别人对我们的好心帮助我们也觉得是别有用心,我们不会感恩了,结果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幸福。
幸福生活同样需要目标和意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却越来越不幸福了。我们也同样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衣食无忧,车子房子,股票、基金,要什么有什么,每天沉浸在酒吧、夜总会,可奇怪的是他们一点没有感觉到幸福,很多还患有抑郁、失眠、神经衰弱。人是高级的动物,他们的内心当然需要情感、价值、意义来填满,否则他们的人生是空洞、残缺、扭曲的,当然没有快乐可言了。
幸福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幸福”才是值得追求的。有的人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把自己塑造成“幸福的宠儿”。工作中他充满激情,任劳任怨,受到上司同事的一致好评,生活中他坚强勇敢、乐于助人,是朋友眼里的好兄弟、好大哥。家庭中他是好丈夫、好爸爸,从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压力带到家中。可是,一个人的时候他却时常感到压抑、烦躁,终于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他酒后失态,一改往日里的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哭得像个无助的小孩。尼采说得好:人就像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动物,一端是神,一端是兽。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们都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而去刻意回避自己不好的一面。这就把我们整个人给割裂了,于是我们就变得不真实起来,然后我们变得不幸福。
人只有像接纳自己的恋人一样去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优点,也包容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真实、幸福。
幸福还需要有敬畏之心。
有学者认为,宗教是人类心灵的后花园。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无疑是不幸福的,在中国历史中儒家思想一直在扮演着宗教这样一个角色,相继创造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一个个幸福国度,也让大唐盛世成为了一个民族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可悲的是在后来破除封建迷信的大革命中,由于矫枉过正,那些优良的文化被摧残了。接踵而来的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让人们价值观、信仰、精神传统一下子变得摇摇欲坠了。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的精神一下子成了孤魂野鬼。
所以,在现代化的今天,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中国哲学及印度佛学)成为了世人在寻找幸福路上的一针兴奋剂。无怪乎,西方学者惊呼:世界未来的救赎在东方。套用中国的一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就是告诉我们人要有所敬畏,只有无知者才能无畏,越是大师对于这个世界就越是充满敬畏,相反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有几个能落得好下场。
幸福还要懂得知足常乐。
有些东西不是越多越好,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人只有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心灵才能获得自由。人要学会自我限制。在生物学上有一种现象:细胞分裂。人体内的细胞(包括脑细胞)一般都会不断死亡、再生,然后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量,这样人才能生存。如果我们的细胞失去了这种自我限制的功能,持续不断地分裂,那无疑将是“自杀”。癌症的机理即是如此。其实,人的贪欲不正像是我们精神中的癌症吗?如果不加节制,那后果也无异于“自杀”。神经症中的强迫症就是如此,所以一直以来强迫症被心理医生称为“精神领域的癌症”。所以,幸福还得学会知足常乐。
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也!
抱持一颗虔诚、敬畏之心,在有限、不完美的尘世中,像个天真的孩童一样静静地行走在大海边,用跳动的心去感受造化的神奇,求索生命的意义,寻找精神的皈依。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太原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