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忠老师作品青春期遭遇了什么

一、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爸爸说:“孩子软硬不吃。”妈妈说:“好话赖话都不听,不知怎么办呐,愁死个人啦。”

青春期的孩子,突然之间让爸爸妈妈感觉无所适从,对孩子的教育从来没有过的无助。小的时候,孩子也不听话,可是,一个大人对付一个小屁孩还是绰绰有余的,不高兴就打一顿,给两巴掌,再买点东西哄哄,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远胜于幼子,有一位老师说到自己家只有三岁的宝宝,淘气的厉害。爷爷奶奶几乎每天都回来告状,“孩子一句话也不听。”妈妈开始以为奶奶的话有些夸张。就说:“跟着我挺乖啊?”三岁的儿子接了一句:“怕了哇!”把全家人都逗乐了。由此可见,孩子打小就什么也懂,知道:“就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也特别善于韬光养晦。

一眨眼,孩子已是亭亭玉立,或是虎背熊腰,姿态早已由拉拉手“抱抱”变成了平起平坐,家长们那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荡然无存。君临天下的豪气更是再也提不起来了。平等对话,从内心里说,父母们总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就这样进入了尴尴尬尬的“历史时期”。各种“新愁旧恨相继涌上心头”;各种潜伏了很久的陈芝麻乱谷子的事情仿佛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爆发。用一个抽象感极强的词,该是“教育的异化”。

所谓的“异化”,说白了,就是我们用心培养着自己的接班人,结果却培养成了自己的敌人。千辛万苦的养育和教育的初心俨然南辕北辙。教育的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知感恩。可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不当,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不仅不感恩,还连个好脸色也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一下子由一个“乖乖女”变得不近情理、不懂好赖?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话:“前世不欠,今世不贱”?

像公开报道的那样:一位留日学生在上海机场,只因和他的妈妈发生争执,却残忍下手,将母亲刺成重伤。广东东莞一少年看见一小车内放有一个双肩包,就用事先准备好的弹弓弹珠砸碎车窗玻璃,拿走车内双肩包,盗走包内现金,然后逃离。为了上网、聚会吃饭,6名在校中学生与1名已不上学的同龄人勾结起来,瞄准在校中小学生,先后多次持刀拦路抢劫。当然这些个案都属于极少数。却也昭示着我们的教育存在盲区。

还有,曾经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案。大学生药家鑫车祸后,又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案件。药家鑫的逻辑让人匪夷所思。

年10月20日晚10点30分许,药家鑫驾驶陕AN0号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市区途中,将前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到。药家鑫怕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6刀,将张妙杀死。逃跑途中又撞伤二人。同月23日,公安机关找其询问被害人张妙被害案是否系其所为,药家鑫矢口否认。同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

药家鑫说,当日他开车行至事发地时,正在给车里的音响换碟,不清楚车是否在走直线,突然听见“嗵”的一声,感觉出事了,便下车查看。结果发现车后有一个女的侧躺在地上,发出呻吟声。“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的找我看病索赔。”于是,两三秒后,“一念之差”下,药家鑫从随身带的包里取出一把单刃刀,向张妙连捅数刀,然后驾车逃跑。

开出一段路后,因为“心里发慌,手打颤、脚也不听使唤”,药家鑫又撞上两名行人。这次,他没能跑掉,被赶来的村里人堵住了。之后。肇事车辆被交警暂扣,医院处理后来的两名伤者治疗事宜。在经历了警方的两次询问后,年10月23日,药家鑫向父母说出实情,并向警方投案。

车祸既然已经发生,最正常的应该是报警救人,最不堪的也不过是肇事逃逸而已,因车祸而杀人灭口,天下奇闻。一个大学生如此稚嫩奇葩,令人唏嘘。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曾获奖无数的“好孩子”他都遭遇了怎样的教育之路,俨然是一名大学生,却难以走出思维的襁褓。走进如此失败的青春期。

类似的案件还有上海复旦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林某因琐事投毒案致同学黄洋不幸毙命。再度引发公众热议。对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一语中的。且振聋发聩。我想:这样的现状也绝不是大学的教育所能独立承担的了的。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主讲人黄侃老师是一位失去爱女的母亲,而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爱好广泛。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学生,却在异国留学时期,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打击对作为母亲、又为人师的黄侃来说,痛彻心扉,又陷入了深度思考。女儿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但就在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嚎啕大哭。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2月14日,情人节。黄侃与丈夫乘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二、

其实,孩子们是特别懂事的,有时懂事的叫人分外感动。下面是一位15岁的孩子在她的作文里表达的对妈妈的无尽的情谊,浓浓的爱,文章是这样写的:

夜也深,月亮渐渐升高,变得遥不可及,天上的星星也一闪一闪的。屋内的我,却在灯下久攻数学堡垒未果。看窗外,不禁叹惜:如此美好夜景,却无人欣赏。

此时,一杯牛奶轻轻跃上书桌,动作极其细微,细微到如果不抬头看到一双手载着牛奶抵达桌面,都可以怀疑牛奶凭空出现。一杯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香味的牛奶。

不用抬头便知是你。我拿起牛奶一口喝下,擦擦嘴,继续埋头做题。你轻轻地拿起杯子转身走了。我深刻感受到了你脚步的沧桑。听得出来,你走得很小心,很谨慎,生怕稍重的脚步打破这片水晶般纯粹的安静。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寒夜奋斗的我颇为感动。回头看看你的背影,心里一阵酸楚……

我喜欢给人梳头发,并时常拿起梳子给你梳头,你总对我说:“以后我满头白发的时候,你定会嫌弃我。”但我不相信,因为你没有白发,一根也没有。那天,我给你梳头时,一根头发附在梳子上。我猛然发现,发根竟是白色。我忍不住心酸,我们都逃不过岁月捉弄,会不会你真的一袭白头?

走出房间,看见你正在看书。你睡眠不好,身体也差,但你却每天陪我到深夜。我的眼泪快要出来了,但我故作坚强,又强令它回去了。想起你陪我过的每一天,你对我的好,傻傻的我,是那么不懂珍惜……

回到房间,重坐灯前做题。我知道你把所有都倾注于我,我却什么都没有为你做。你希望我的学习能稳步前进,这也是我唯一可以为你做的了。你爱得无我,我的心因感动而柔软,于是便有了丰盛如斯的收获。你对我的恩情,我永世难忘。我愿费尽一生福报,只求你健康平安。妈,我们都要好好地,好好地过一辈子,让我一辈子报答你。

一生只想加倍爱你,让你也享受我给的春天。

有这样的孩子,至少是幸福的,幸福的稀里哗啦的。你是,我也是;也许,他也是。

可是,字里行间却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们有太大的压力需要承受,学习的压力,思想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甚至也有来自自己的压力,压力山大呀!

宝贝们也懂得好赖,只是他们在压力面前学会了表演,学会了配合,以便更好的适应着世俗,装的客客气气。请听:

我妈,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天天围着锅台,俨然一位家庭主妇模样。虽然染了头发,但轻轻一拨,清晰的几根白发很扎眼。皮肤也坑坑洼洼的,一点儿不光滑,我总认为她这一定是她青年时候爱美,把痘痘挤了才这样的。颧骨挺高的,但却真的不是一个瘦子。体型偏胖,我想,这一定是我姥姥小时候惯坏了。但看了现在的我,貌似是遗传。手也干巴巴的,没有光泽,翻开我妈以前的照片,真的老了好多。其实也挺心疼我妈的,现在正需要保养的年纪,碰上这么一个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我,骂也骂不得,打也打不得,说上两句,能还你十句,外加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常常语重心长地跟我讲:让我好好学,将来以后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我也就放心了。对于这些话,我常常给予一个白眼,说:“我才刚上初中呀,你这想的快上大学呀,到想了个远。”也觉得怪娇情的。仔细想想,她快老了,记性还真不如我好。我每次让她拿个东西、买个什么玩意儿总忘。回来一问真是忘了。我妈一脸抱歉:“我是真忘了,明天保证给你买。”我一脸不悦,拖着个老长的脸给她看,她感到更抱歉了。我妈也真是不容易。养了我这么个活宝。前几天让她买个眼药水,拖了四天,第四天问她,又忘了,我很无奈,但又不能表现太明显,心里早就说:“你记性这么差啊,买个东西还能忘了。”她终于买了眼药水,一脸期待地给我。我却好像理所应当。直到我爸跟我说:“你妈买眼药水,还专门写了纸上,每天带着,今天终于买上了。”我愣了,原来她不是不走心,而她太走心了,埋得太深太深,所以记不得了,她好像真的没有照片上的年轻了,真的不会再年轻了。我妈,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天天围着锅台转得形象,在我心里变成了天使般的美丽。

妈妈未必真的貌若天仙,只是在孩子的眼里,真的有几分可爱,可爱的不用设防,可爱的可以任性到没有底线。

满肚子的不满,也懂得咽到肚子里,压一压,装的若无其事。然而他们遭遇的极为巨大的压力,还是学习,特别是成绩的压力。

又到星期五了,其实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该说些什么,这篇周五的日记是周六补的,因为有一件事,要两天写才能算完整。虽然是星期五,本应该很开心,应该晚上写会儿作业,看会儿电视就睡觉,不用担心要跑米,不用担心早上睡不到自然醒,不用担心早点吃什么,可我却不想过这个周五。这是开学的第二个星期。从上个星期五,我妈不知为什么,莫名摆脸给我看,然后就开骂,说什么“天天玩手机,不学习。”“你天天吊儿郎当的,能干点儿啥?”“快能干嘛干嘛去吧。”回想我上个周五没犯什么大错,但她就莫名的骂我。这星期五倒好,上午数学测验,我得了85,本不想跟他们说。可他们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便问我:“考了多少?”一听85,脸马上绿了。3、2、1,然后就开骂。那些伤人的话,我现在还都能背下来。“就说你这两星期怎就不对劲,天天拿个手机也不知在那摆弄甚了,要不就天天给同学发答案,要不同学给你发,你还能干点啥?还天天弹钢琴了,你说你整个寒假弹了几天?”“你就说哇,弹了几天?天天一节课,干点啥不行?非要在你身上浪费?真是白瞎了。白养你了,你快上完初中,能滚哪儿哪儿哇。”然后我就默默流下一行泪,什么也没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第二天,起床。(啊哦,是我爸把我吼起来的)本来说上午把作业做完,下午复习。结果从我刚起来,我爸接着我妈昨天的话,接着说。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本来我说刚起床,去梳个头吧,刚到卫生间还没站稳脚,我爸就说:“你在哪儿磨甚了,还不快学习?”实际上,我刚拿起梳子,还没梳,话就来了。我顿了一下,接着说:“我梳个头,哎呀!”结果他的火就莫名的上来了。“一说学习你就恼呀,你天天都干点啥?你态度就不对的了。一整天看电视,你就屁颠屁颠的,一说学习就恼的跟个谁也是。要不就看你来气......”剩下的太多,记不清了,只记得当时,我哭的鼻涕眼泪的。在吃早点时,眼泪流进汤碗了,好咸,好涩!先被堵住喉咙,苦涩沁入心情,很痛。然后就这么没有然后了。对于这些,我能说些什么?其实我也挺累的,感觉跟上学期比,我好多了。然而在他们眼里,没好。其实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真的很憋。我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你(日记本)不用发表意见,只是听听就好。我们从文章中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孩子心里的怨气很大、很大,周末能看电视、能睡懒觉、怕是还没有说出来的能自由自在的玩一会儿手机的惬意算盘从周一就开始打上了,这一下子当头一棒,给谁也受不了啊。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孩子是个好孩子,是什么打断了孩子的快乐进行时,让家长和孩子的对立变得如此紧张。且听郭雯瑾同学在她的下一篇日记里的一段话:又开始写日记了,面对着新一日空荡荡的日记本,不知道说什么。但想起一周,只记得每天我是6:10分起,6:50到校,11:45放学,2:40开始下午的课,然后吃饭,写作业,睡觉,与同学发生的任何有趣的事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了。大概除了放学可盼,我也就只盼着听些音乐了。不知道为什么,心情烦躁的时候,听几首歌,尤其是自己偶像的歌,心里莫名的踏实,所有的焦虑全部烟消云散。我发现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喜欢一个人的娴静,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自言自语,与其说喜欢,倒不如说习惯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真的成了孩子们生活的全部。从在到晚,“举本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还学习。”

我们往往喜欢用“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标准当真理,并希望把他放之四海,更自信满满,断定他一定准确无误。

如果将第一名的成绩钦定为“王侯”,第二三名充其量也只是将相罢了。而那些倒数系列者无疑是“贼”了。“贼”只有挨罚的份儿。即使是有一些些出格的事,“王”和“贼”的待遇标准是明显不一样的。这该是我们国人处理问题的潜规则吧。而这种以学习钦定一切,“一俊遮百丑”的标准对压力的升级是可以想见的。

三、

当然,学习就应该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主旋律,主旋律不是也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演电视剧,还要插播广告呢。何况学习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人获取知识也不是由书本知识这一单一途径得来,更需要身体力行的体验。需要交流。

一个人的成长,单单锦衣玉食是不够的;一个人单单有个满意的分数同样是不够的。还需要基本的世界观;需要友谊,需要自由,更需要平等的交往。这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不错,信息悄然成为时代的主流,几乎全民族都成了低头一族,手机成了人们的左右手,紧张而单调的学习无可避免的使一个个孩子陷入其中,这一切太正常不过了。那里正是给了他们自由,快乐。平等。却不一定给他们正义和良知。因为有些人就不信。作为家长和老师如何做到既不让孩子们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又能让他们有效的吸收新知识新技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意识,特别是让孩子们明白公理,知道自私自利的极端危害。都是值得大家







































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ysybj/93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