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吉
图:网络
两年前,我挺个肚子还没生,特喜欢围观一位朋友晒娃的微博,除了因为她儿子特别帅,像个小童星,还因为这娃有些特质深深的戳中我的笑点:
比如,小汽车一定要摆成这样:
玩完的球必须这么收:
鞋架收纳小王子……
朋友可自豪啦,她的话也让我忍俊不禁:“生娃当生处女座!”
这孩子是9月生的,当时还不到两岁,我一度还真以为,这是星座的神奇力量!直到我也当了妈,开始研究科学育儿知识,才发现,处女座是躺着也中枪啊,这明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秩序是啥?我们大人都有一套逻辑,比如东西放在哪、做事依照什么规则,这些有条理、不混乱的“秩序”观,对我们影响太大了,关乎到我们能如何与人、与社会相处得更和谐。
孩子也一样,在出生不久就开始自发的要求“秩序”了。一个敏感期的孩子在建构内在秩序的同时,会对外在秩序也有追求,比如空间、场所、位置、时间、习惯、安全感,这些追求有时候看起来会让大人“哭笑不得”。
拿我马上两岁的女儿小叶子来说吧,这两个月,明显感觉到她有了一些改变:
最早是大约两个月前,我和他爸照例让宝宝躺在被子上面,我俩各拽一边的被角,和她玩“悠悠”的游戏,几下之后我手臂很酸,本能的往沙发一坐,想边悠边歇会儿,结果宝宝不干了,“妈妈,站起来!站起来!”她一直重复、一直坚持,我只好站起来……
她对位置、顺序、所有权也开始敏感:
装饼干的小盒子必须放在一个位置,你拿走,她拿回来;
小区遛弯儿,她总想走同一条路线,一个劲儿的指挥你;
帮她夹菜,明明长一个样的西兰花,夹错了,非摇头指另一个,“要这个!要这个!”
……
难缠的小麻烦。
幸好我知道,她是在经历一个特殊的成长期。
秩序敏感期三阶段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与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其著作《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提到,从孩子出生几个月一直到6岁,秩序的敏感期,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
1、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2、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3、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每个孩子会在不同的时间迎来不同阶段,大概有个时间段,比如2岁左右开始,说“不”最频繁,3岁左右开始“执拗”,一件小事不顺孩子心就可能迎来大爆发,一直到5、6岁,许多秩序已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内化成行为的一部分。
很多人会问我,“吉吉,我家孩子为什么这么能耍熊?”“他怎么就不知道乖点呢?”“是我没教育好吗?”
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孩子因为镜像神经元原理在模仿一个情绪激动的大人、比如孩子在发展自主性、比如孩子的行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诉求:求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白癜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