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骨子里透出的中国风
有这样一部中国动画,在国外广受欢迎。
年,它甚至打败日本这个动漫超级大国,代表中国收获日本TBS大奖赛的冠军。
在国内却少人问津。
豆瓣上仅人看过,评出了9.3的高分。
它便是中国唱诗班,包括《相思》、《饮湖上初晴后雨》等6集系列动画。
看过的人纷纷赞叹:这才是中国动画该有的水准啊。
图1
《相思》
图2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国唱诗班》一共6集,一集,一首诗,一段故事。
每集都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却十分催泪。
人气最旺的《相思》,甚至只有9分钟,讲述了王初桐和六娘的爱情悲剧。
江南烟雨中,一粒红豆化作一把红色的油纸伞。
呆呆的小秀才——王初桐以一颗红豆寄予对六娘的相思。
人小心怂,却也不失直男撩妹的勇气。
然而成熟的六娘早已看穿一切,却不说破,还以他一碗温热的红豆粥。
而这场青葱的爱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长大后的二人清楚彼此没有可能,所以哪怕在欢喜的偶遇之下,也只能装作陌路。
时光飞逝,六娘即将出嫁。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门口,王初桐却再也扣不开那个大门了。
两人槅门相望,深知彼此就在咫尺,可那个名为“世俗”的木门却是他们谁也无法撼动的大山。
那种落寞和悲伤不仅流淌在他们心中,也同样深深地传达给了观众。
整部动画最令人动容之处,是流转于其间的诗情画意。
短片一开始出现的红豆,寓意着相思;
而贯穿始终的伞,也预示了二人终究会散的结局;
长大后的男女主角街头相遇以及六娘出嫁前,周围都响起“梨”的叫卖声,正预示着二人最终的离别。
六娘一时分心,刺破的手指落下一滴血,在绢帕上织就一颗红豆。
一颗泪珠滑落,她把这心血染成的红豆奉上了自己的思念。
当王初桐手握红豆绢帕,登船远行时,这颗见证了他们所有思念的红豆终将伴其一生。
与快节奏的好莱坞动画相比,“中国唱诗班”反倒用诗文常见的留白、象征等艺术手法,重现“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的古典生活,营造出一唱三叹的悠长意境。
《相思》故事老套,却楚楚动人,贵在传递出独属中国人纯粹情感。
一枚红豆,一场烟雨,便能寄托如此厚重的感情,这大概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
正如编剧讲述动画人物情感时说:它绝不是像今天偶像剧那般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
就是这样淡淡的、难以言喻的,就像江南的春雨一样,若有若无,打湿了衣裳。
中国唱诗班不止有《相思》这一集,还有五集,都是讲一个小小的故事。
但妙就妙在了小,搭配着精致的诗歌。
好评连连的《元日》,用的是王安石的那首爆竹声中一岁除。
它以三个可爱的胖娃娃为视角,用一个孩童的心态为我们展现旧时新年。
一起放鞭炮,挂灯笼,逛庙会.....
图12
源于动画《元日》
这种好像早已离我们远去的年味,让我们倍感亲切。
而动画中的,父亲教育孩子的“物非义不取”,展现了中国人的道德准则。
看似教育孩子的话,放到今天却是格外的讽刺,物非义不取,而今却是“物非利不取”。
也许只有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才能越发体会到古人的朴素道德观。
中国风,在皮,更在骨,讲好一个故事,便足以。
就像有人说,只要将传统文化真诚呈现出来,自然会触动人心。
光怪陆离的时代,观众其实是有审美的。
图
源于动画《元日》
网友如此评论中国唱诗班:这才是国漫正确的打开方式。
《中国唱诗班》到底凭什么摸准了任督二脉?
靠的大抵是“中国风”这三个字,用中国元素征服中国人。
事实上,几十年前的中国动画正是挖掘自己的本土资源,并以无比耀眼的姿态屹立世界之巅。
年,《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
这部作品以齐白石的画为原型,把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结合,创造了惊艳世界的水墨动画片。
借动画向世界露了一手诗情画意,一举斩获了瑞士、法国等多国动画电影大奖。
年的《牧笛》,这部片子,没有言语,没有文字,是地道的默片。
但传统的民族配乐和水墨画相得益彰,舒服的,就像水乳交融。
年出品的《九色鹿》源自敦煌莫高窟古老的壁画,渗透了东方美学。
在音乐上,使用的中国独特的戏曲音乐和民乐,雅俗共赏。
豆瓣9.4分,依旧被网友誉为“神作”。
年的那部《山水情》,每一帧都是一幅唯美诗意的中国画。
水声风声,鸟啼蛙鸣......将中国画的水墨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水墨、皮影、折纸、剪影、壁画......几十年前,中国老一辈动画创作者就已经走在中国道路上。
只是,走着走着,就开始迷路了。
我们一度对国漫失去了信心,甚至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
粗制滥造。幼稚。侮辱智商...
打开豆瓣,评分3.7的《喜洋洋与灰太狼》、3.5的《新葫芦兄弟》、4.6的《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
一眼望去,惨不忍睹。
网友的一声叹息,道出许多心酸:
和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的童年真幸福。因为有那么多优质动画片的陪伴,那些年,虽然穷的像孙子,却快乐得像孙子。
幸好,国漫还没放弃。
《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让我们隐隐看到了国漫的”王者归来“。
仅仅是场景图就被业内赞不绝口——充满中国式的美感。
而《中国唱诗班》的出现,更是亮瞎了群众的双眼,一种似曾相识的东方美学之味又回来了。
被网友疯狂打call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那里有明月高悬的中秋、有烟雨朦胧的水乡、有星星渔火相伴的孤舟,还有念诗斗酒的雅士......
还有最新一集的《咏梅》,化用了许多中国古代名画,让高山、枯树、荷花荡有了古韵。
再加上纯手绘的风格,处处可见制作组的诚意。
除此之外,唱诗班好评如潮,更归功于背后那群人的真诚。
用一个标签来概括唱诗班制作组,那就是细节怪+强迫症晚期患者。
每个人物,每处镜头,每件工具,都要扣细节。
比如《相思》里,六娘家门前的对联,会随着女儿年龄增长不断更换。
小时候是:传业诗书得真趣,开意花草生远情
长大些成了:花落为添疏鱼影,柳飞欲伴春燕归
出嫁时又成了: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
《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曼的一个行礼动作都十分考究。
网友们忍不住连连截屏。
帧帧如画!
《夜思》更是把细节做到了极致,不论是时代风貌还是历史事件,都尽可能的精准还原。
年顾维钧在东北的宾馆,也是以哈尔滨老马迭尔宾馆为原型绘制的。
即使是一闪而过的地图,也考虑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分省是民国的。
就是这样每一处的细节设计,赋予了影片顽强的生命力,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在科技时代,动画制作依旧用纯手绘的人不多了,但中国唱诗班偏偏坚持纯手绘,就算导致工作量翻上数百倍,也要做到细节完美。
他们将每一幅画稿都做了注释,小到眼中的倒影,衣角的污渍。
“一切都值得起推敲”是制作组的口号。
在做《相思》时,几个北方汉子去到嘉定感受到了真正的“南方的朦胧”,冒着雨外出写生,甚至中途还因为水土不服好一阵子不适应。
成员们甚至还得玩cosplay。
据团队爆料:
因为小曼未找到创作原型,团队成员还亲自模拟小曼的形态来揣摩人物,比如小曼赋曲时以扇遮面偷瞄娄坚的一瞥。
几个大男生模仿江南美女的扭捏姿态,直到现在还被拿来作为团队茶余饭后的笑料。
这群可爱的人,凭着真诚和扣细节,一改国漫前耻。
用心做事的人,会被永远记住!
这个时代,认真搞内容的,不多了。
做着粗制滥造的内容,却因为一波波骂声,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