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有人说自己是强迫症患者,喜欢频繁的洗手,或者一丝不苟的规整自己的东西,然而,重复或者仪式性的行为就是强迫症吗?真正的强迫症有哪些表现?是什么导致了强迫症的出现?怎么缓解强迫症呢?在生活中,强迫症的人大多拥有以下几种行为习惯:1.用过的东西回到原位,一点不一样都会看出来2.吃饭不要香菜,有的话都挑出来3.手机用完一定清空记录回到主屏4.聊天的时候他她它区分很清,名字不能弄错5.看过的剧未完成的作业都要写备忘录6.计划好的事情不想有任何别的事情打断7.和人并排走一定走最左边8.睡觉前必须去厕所9.APP不能有红色数字图标10.通知栏一有消息就清除掉11一有应用立马更新见不得提示12摆东西一定要长宽高都一样最完美13拿完的东西最好放到原处不然会炸14发朋友圈微博必须是5或者0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分钟数15睡觉前必须看灯门关了没有如果你具有强迫的表现,但是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强迫很强烈,而且也没有感到对自身产生很多的影响,这种情况不能称为强迫症。但是如果你具有明显的强迫和反强迫、互相矛盾、易引起情绪障碍、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为,这种情况才能称为强迫症。其实,在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强迫症影响到很多的问题前提下,可以感受到强迫症使我们的生活似乎还过得更有品质,比如说我把家里弄得非常的干净。所以,我不觉得强迫症是一个可怕的事情。那强迫症是如何产生的呢?怎么缓解呢?强迫症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多数人认为本病原因主要源于遗传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1.遗传因素研究均一致认为强迫症同遗传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85%,而异卵双生子则为15%~45%。2.心理社会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不可忽视,影响着强迫症状的产生和维持,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因素、负性情绪、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等。如果你是强迫症患者,可以选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来缓解这种危害生活的“疾病”,选择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应过分苛求自己,生活处事注重相互间的沟通,从而促进健全的人格的形成。附言(来自百科名医)强迫症自我筛查: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并困扰了您的生活,使您感到痛苦,别孤军奋战,请您咨询专业的医生,让医生帮助您一同战胜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