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是因为这两天有件小事。
我自认为给家里人花钱是舍得的,至少在我们村子里,我算是名声在外的大手笔。
前两天,我弟弟买了一些钙片要寄回老家,一直放在客厅。我就想了想有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起寄回去的,想到我前一阵子买的眼霜,买二送一,眼霜用的慢,要不就给我弟媳妇寄一瓶回去吧,我反正这一两年的量也够了。
想是想了,我还是犹犹豫豫了大半天,才拿出来放客厅,告诉了我弟弟,让他一起寄。
但我弟弟一直忘记拿去公司寄。
今天早上起来,我看到他还放在客厅,就想我给顺丰寄走算了(主要是我有强迫症,一件事情要做不做的我特别难受)。突然又想到去年双11做活动,我买的一瓶乳液也还没有用。三八有活动,我又买了面霜,其实乳液我不是很想用了,要么也寄回去给我弟媳妇吧。可接着转念一想,我自己也还是可以用的啊。我就从卧室拿出来到客厅,从客厅拿回去到卧室,又从卧室拿出去到客厅...在“自己也不一定用,还会有活动,还会再买新的”和“还是自己留着用吧,省钱呢”之前,两个小人打仗打了很久。
我突然转念:我为什么纠结,是因为我是要把这个东西给“别人”不是留给自己,我不是真的在乎这一瓶乳液的钱。当时做活动,我为了凑单,多花了两杯咖啡钱而已。我想,我会为两杯咖啡钱而纠结徘徊吗?答案是肯定不会!如果是家庭责任,我必须要出钱,无论多少,我会纠结吗?答案是:也肯定不会!但是,这样可有可无,给了没无所谓,不给也没所谓的东西,原来,“我”与“别人”竟然有这么大的区别,界限是如此的分明。
-
我不确定,这样的思维是不是“善财难施”,学艺不精,曲解也是有可能的。只能说,这是我认为的“善财难施”。终究,是执着于这个“我”,终究是自私罢了。
再延展想想,且不说帮助陌生人帮助朋友了,作为一个自认为自己相信“福德从布施中来”的人,连供养出家人供养寺院,我都做的十分斤斤计较和精明,把自己远远放在高于“被供养人”的位置上。
供养出家人,自己心里有个“价位”;去寺院打七学习或参加法会,心里也有一个“价位”。哎,其实,说白了这不过是心中的一场交易,根本算不得是供养,也更加谈不上福德了。
最舍得花钱的时候,当是自己或者家里人生病的时候,有困难的时候,想求佛菩萨保佑的时候。若是平时,心中算计的那是十分清楚的,一点亏都不肯吃。前者,其实是想跟佛菩萨做个便宜交易;在心中无所求时的供养,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吧。而,若是心中无所求,又有谁愿意把钱“不花在自己身上”?
这些事情,真的经不起思量,想想就觉得人性好龌龊啊,哈哈哈。
我们常常陷入“对自己的过分关心self-cherishment”和“对别人的过分冷漠”中。
宗萨仁波切的课中讲到过(以后我一定要认真记笔记,不能总记个大概),检验一个人修行怎么样,并不是看他念了多少咒,磕了多少头,听/修了多少法,或者是多么的会引经据典的辩论,而是看他还有多少的self-cherishment(就是还有多少的自我珍惜/自我珍爱/自我关心/自爱/自怜/多么的计较自己如何如何......这个词太丰富了)——我再延展一点说,也不是看一个人的能量有多大,气场有多强,人格魅力有多大,甚至是否有了什么神通或超能力,这些都不是衡量的标准。
我们的痛苦,无论大小,几乎也都源于太过关心自己。人可能会认为,在关系中,自己的痛苦是源于把自己放的太低太卑微,不是“太关心自己”,但事实上,把自己放的太低太卑微,只是另外一种“太关心自己”而已。
而对别人过于冷漠,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吧。鉴于这篇是讨论“善财难施”,便说与“财”相关的。很多人的态度,会是“这个钱,我可以不赚,这点钱老子也不在乎,但我绝对不会让你赚,让你白捡个便宜”。听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也是善财难施吧。这点钱,我看不上,我不愿浪费时间与你抢,不值得。但是,我不要,却也绝对不会让你得到。
如果明面上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便是欠了你一个人情,人情总归是要还甚至要加倍偿还,在送的同时,不过是想着什么时候要拿回来并拿的更多。然而,有多少人愿意自己付出让别人收获呢?我们可以不介意付出,特别是,当自己的付出并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和伤害的时候,我们愿意付出并为此自我感觉良好。但,如果我们的付出是让别人获益呢?如果这个人是自己喜爱和认可的,那应该还好;如果这个人是个不相干的人、甚至是你不那么喜欢的人呢?想来,多数人都会认为“凭什么?老子才不会为他/她打工呢。”这归根到底,也是self-cherishment,自己认可的、喜欢的,不过是“我”的延展,还是“我”,其它的都给老子滚蛋,哈哈。
-
若是想修行,这样的思维,肯定是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不过是让我们在原地转圈圈,自己追着自己的尾巴盲目瞎转,不可能有什么进步,更妄论增上的福德了,所作事情无非是自欺欺人。
若是个普通人,不相信因果轮回,觉得人就这一辈子,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一了百了。那,倒也无所谓事事讲究一个公平交易了,倒也无可厚非。只是,什么是公平呢?到底标准在哪儿?你的公平对别人公平吗?
太难了太难了。
扣个题,善财难施,难就难在有一个“你我他”的分别,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贵重,难在一个有所求的心;难在要被看见被认可的self-cherishment。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说起来不过是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儿,多么容易,又有谁不理解?难在一个“行”和“不住”上面。
话说,我这样血淋淋的剖析一番,完全是剖析自己啊,都别对号入座。
越剖析越觉得,此生没有希望啊。看看自己,无时无刻,哪一件事情上,哪一个念头中,不是充斥着无数的self-cherishment?
只能忏悔,并祈请佛菩萨加持。
无心地
地主:妙行
字:无住
号:无心道人
难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坐碧溪头。
三间茆屋无人到,十里松阴独自游。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山居诗》唐.贯休和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