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孕姐面对宝宝哭闹,你会怎么做呢?是任由他们哭,还是赶紧去哄?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合适,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多年研究发现,适当的哭对宝宝身体有益,但是超过这个时间就欠妥了——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一、适当哭的好处1、锻炼肌肉:宝宝在哭泣时,通常紧闭双眼,双臂伸屈,两腿乱蹬,这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能锻炼其手臂和腿部肌肉;2、增强心肺功能:张嘴大哭,能增加肺部扩张,加大了肺活量,增强了心肺功能;3、加快新陈代谢:哭泣时,宝宝的四肢不停运动,肺部吸入更多的空气,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速度,提高新陈代谢速度,有利于生长发育。二、宝宝哭闹别超过这个时长据英国育儿专家佩内洛普·莉赫博士的研究调查显示:当宝宝哭闹超过20分钟时,大脑会受损。这是因为:1、脑部缺氧:长时间大哭会导致脑供血不足,脑部含氧量降低,影响宝宝大脑发育,可能会引起认知障碍;2、脑细胞死亡:哭泣时人体的压力水平会升高,如果这种高压水平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引起脑细胞死亡,还会增加宝宝日后患神经官能症(一组神经障碍疾病的总称,包括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和情绪紊乱的几率。此外,长时间大哭但得不到安抚时,会增加宝宝压抑、失望的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三、家长忌两种错误处理方式错误方法一:不理不睬宝宝哭闹,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或者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情绪越激动,哭得就越凶。有时候家长觉得又吵又烦,就默不作声看着宝宝,既不用肢体安抚,也不用语言哄,任由其撕心裂肺地哭,等着宝宝自己冷静下来。这种做法其实会加剧宝宝心里的恐惧感、焦虑感,让他们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内心逐渐对父母产生疏离的情绪。正确做法:1、观察宝宝3—5分钟,看看有无生病的征兆;2、排除身体不适后,将宝宝抱在胸前,最大限度与宝宝肌肤接触,可以使他们放松,快速平复情绪;3、轻声哼歌:宝宝从胎儿期就一直在听妈妈的声音,因此妈妈轻声哼歌能带来极大的安抚作用。错误方法二:立即转移注意力有的家长哄宝宝时,会用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爱听的音乐来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虽然短时间能止住宝宝的哭声,但长期来看,却是没有好处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情绪的做法,会剥夺孩子的情绪自由流动的机会,时间久了,孩子会形成“情绪结”,即长大后再面对当初使他们大哭的事情时,会先感觉到痛苦,继而负面情绪涌上来,将事情处理得一团糟。正确做法:1、接纳宝宝的情绪:当宝宝哭泣时,家长可以轻轻抱着宝宝,拍拍他们的脊背,告诉他们“爸爸/妈妈陪着宝宝呢”,让他们获得安全感;2、让宝宝自己处理:宝宝的情绪被父母接纳后,他们很快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有的会平静下来,有的会变得开心。不论结果如何,他们知道父母是接受自己、关心自己的,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绪波动,也能很快平静。(c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