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洁癖洁”而来看医生的病人,他们有过分干净的思维和行为。总是担心会沾染到灰尘、头发、鼻涕、唾液和其他他们认为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他们会一遍遍洗(如反复洗手、洗衣服和床单等),直到他们认为干净为止,否则他们会感到不舒服。
那么,这些是强迫症的表现吗?他们经常带着这个疑问来看医生。
1、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
强迫性概念是指以刻板的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表象(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他们的脑海中会出现此事物的形象)或想法(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欲望、愿望、思索和其他行为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
换句话说,“脑海中有挥之不去、重复的想法、念头和形象”。如强迫联想、强迫记忆、强迫怀疑、强迫对立思维等。
●强迫行为是反复的刻板化行为或仪式行为。换句话说,它是“无法控制是、重复的行为或想法”,如强迫清洗、强迫检查、强迫计数或强迫仪式行为。
患者知道强迫的概念和行为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是多余的;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无法控制自己,所以他们感到非常痛苦。因此,当我们有一个可疑的“强迫概念”或“强迫行为”时,我们需要警惕我们是否患有强迫症。
二、洁癖是强迫症吗?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洁癖”是强迫症吗?
“洁癖”在汉语词典中被认为是“过于注重清洁的习惯”,这是一种长期的习惯性行为。洁癖是强迫症医学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现在还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结合诊断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可以诊断强迫症:
01爱干净的想法太强烈,在脑海中反复出现,无法抹去,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02或者,在爱干净的想法的控制下,这种反复清洁行为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果中断/停止清洗行为,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生理不适。
03爱干净的想法或/和反复清洗至少持续2周。
相反,如果我们只是过于注重清洁,但过于爱干净或反复清洁的概念对我们的社会功能影响不大,我们就不能被诊断为强迫症或需要治疗。但是,这些具有洁癖特征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发展为强迫症。一旦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就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