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巨婴国

感谢您   自此,踏上了探索之路。   21年过去了,学生时代发出的大哉问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作者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而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以“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再来解读当下的人心、国民性及社会,问题变得清晰可见。   在本书中,作者透彻地呈现和分析了巨婴的全能自恋心理,而此心理即集体主义和愚孝的深层心理机制,这样的心理机制下,催生了中国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无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当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作者说,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令本书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作者简介

武志红

年生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著有十多部心理学著作,一直致力于解读中国人的独特心理。   新浪微博

武志红   武志红透视中国社会与家庭系列书籍   《为何家会伤人》(修订版)

  《巨婴国》

目录

推荐序:传道者志红/曾奇峰/1自序/11/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伸展你的能量球/3能量的演变/6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8中国家庭的外部轮回机制/16中国人内心的轮回机制/27这张试卷根本没正确答案//巨婴心理:共生都在找妈:中国文化的实质/47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56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60田朴珺的绝招——把牛人弄成孩子/66当婴儿照顾,当女神崇拜/69中国男人是中国女人的绝配/73皇帝梦、特权梦,都是巨婴梦/78巨婴梦的另一面——甩无助/83国人为何随处丢垃圾?/87集体主义即共生/90中国式大家庭与回家过年/用表面完整来逃避破碎心灵——逼婚的深层逻辑/我们为何沦为互害型社会?/公众舆论,不等于正义/女鬼、女妖与无欲男/中国家庭的那些糨糊逻辑/共生即绞杀/黏稠与眼睛的意象/谁逼死了杨元元?/守住界限:不再滥好人/对控制者说不,找到你的节奏//中国式好人封闭的好人啊,请认识你自己/好人的痛与悲/关于中国式好人的N个提问/被动、僵尸与寂灭/感情寂灭的一代宗师/为什么会是软塌塌的身体/没有麻烦,也就没有关系/懂事,或是很深的绝望/你的需求不是罪//我们都是全能自恋的龙全能自恋的四种展现/全能自恋的幻梦/中国农民的皇帝梦/全能自恋的几张面孔/小孩更有力量——谈谈哪吒与悟空/我们为什么需要崇拜谁/从标哥的名头谈谈自恋/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分,分,分,谁的命根?/投入为什么那么难?/能力并非来自于神来之笔/依赖妈妈,全能感被驯服/正常等于可怜/自恋性暴怒:一言不合就要死个人?/脆弱的真相与高考独木桥/能量必须被确认,否则死亡/美好事物,都因投入而生/中国女人为什么脾气大/认识你的绝对禁止性超我/中国式考试的为难味儿是怎么回事/国人为什么爱归罪别人?/失控即魔鬼/魔鬼即你自身/全能自恋与彻底无助/不归罪别人,也不归罪自己/极致的控制欲=恋尸癖/中国式“智慧”:平息众怒/中国式敬酒与帕瓦罗蒂的神钉/当你可以被我欺负时,我就爱上了你/千人一面与枪打出头鸟/觉知敌意的想象游戏/捉住重要关系中的“鬼”/阴谋论的心理逻辑/虐婴少女,天生坏种?/转变你的敌意想象游戏//孝就是顺为什么父母要虐待孩子/听话哲学中的生死绞杀/让你弱,我才强?/孝道是人性的逆袭/孝的本义就是顺/二十四孝:把爸妈当婴儿养/为什么孝总带着点愚?/中国家庭的自杀游戏/富二代们为何会迷失/为什么非得喂胖孩子——喂养孩子中的权力//无回应即绝境毕节的四个孩子,死于什么样的绝境?/你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妈妈,请看着我,和我说/哭声,是婴儿的呼唤/最累是自闭而孤独/自我被否定,即精神死亡/孤独星球与不存在的父亲/习惯性迟到是怎么回事/习惯性撒谎是怎么回事/周星驰的电影与命运剧本/433/从龙成为人爱,就是答案/成为你自己的英雄/王小波: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讨好,与人间失格/破碎人格者的凌乱罪行/梁龙的面子与王菲的里子/拓宽你的心灵空间/让一切流经你的心/人性自身即是答案/后记/

书摘插画

我们集体停留在婴儿期

  

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巨婴,即是心理发展水平还停留在1岁前的成年人。多数国人,都是巨婴,这样的国度,自然是巨婴的国度。   一个人有生理年龄,也有心理年龄。一个民族,也可以说有一个集体心理年龄。那么,中国人,作为一个集体,心理年龄会有多大?   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一个基本共识: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口欲期的集中表现则是,好吃,并且,什么事都要经过嘴来体验。口欲期不仅是好吃,也因为嘴部最敏感,所以1岁前的婴儿,做什么都喜欢用嘴唇去感受一下。   巨婴也是,所以,一切美好的动物,国人都想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变成自身的一部分。这就像是,口欲期的婴儿觉得自己是匮乏的,他们必须把妈妈的乳汁吃到肚子里才可以。《西游记》中,各种妖怪都想吃了唐僧肉,以追求长生不老。在精神分析学看来,一个完美的乳房,对婴儿来讲,就是可以让自己长生不老获得永生的。   巨婴,即是成年的婴儿,而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作为由巨婴们组成的国度,中国吃文化如此发达,特别是广东,可以从早茶开始,一直吃到晚茶乃至消夜。就像是,婴儿永远在找奶吃。   据台湾学者孙隆基说,那种像航空母舰一般巨大的饭馆,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我也确实没在其他国家发现,像广州炳胜酒家这样规模庞大的饭馆。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1岁,这看起来已经够低了,而我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我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6个月。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6个月前的婴儿,处于正常共生期,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征,是母婴共同体,即婴儿觉得,他和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是一个人,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为什么叫正常共生期?也就是说,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是正常的,之后的共生,都可称为病态共生。其实,除了共生心理,小婴儿有很多很夸张的心理,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他们而言,这都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不过,假若成年人还有这些心理,那就是病态的了。   6个月前的婴儿,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心理特征:   一、共生。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如3个月前的,他们甚至会觉得,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   病态共生,在国人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拒绝AA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特别关键的是,在这个混沌的、合一的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我称之为共生绞杀。   二、全能自恋。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这是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复杂难处,这是最根本的。   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这个梦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   这也是孝顺或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这个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其他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一点能实现时,就有神一般的感觉,当这一点被打破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   并且,全能自恋和共生结合在一起就很要命。因为还处在共生期,所以巨婴们不能独立地好好待着,必须和别人黏在一起,而黏一起后,全能自恋的心理又驱使他们拼命争战,很容易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共生,离不开,又要你死我活地争夺话语权,所以最好是弱者顺从强者。   所以,孝顺或听话哲学,其实只不过是,巨婴水平的父母们一个必然的表现而已。   儒家文化的存在,孝文化的存在,特别是三纲五常,在我看来,就是基于多数国人是巨婴这一事实而设计的。当然,这不是某个人的有意识的设计,而是集体动力演变的自然结果。并且,儒家文化并非是孔子发明,他只是早已存在的这一个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偏执分裂。   偏执分裂,是6个月前、特别是3个月前的小婴儿必然会有的心理。所谓偏执,即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所谓分裂,即,事情一分为二,且两者不能并存。譬如,好坏不能并存,黑白不能并存,善恶不能并存,不同意见不能并存……   偏执分裂加一起,则成了,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则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不能存在。   这一心理,在我们过去的影视上很容易看到:英雄们都高大全,没有一点缺点,坏蛋们则没有一点优点。   在婴儿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婴儿的能力很差,基本的吃喝拉撒睡玩都不能靠自己解决,而必须靠妈妈或其他抚养者照顾和回应。   并且,婴儿活在极端对立的两种感觉里,一旦被照顾得很好,他的全能自恋就得到了满足,这时他就会有神一般的感觉——我一动念头,世界就会按照我的意愿运转。一旦没被照顾好,他就陷入彻底无助中,同时也会生出暴怒,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或者自己。   但是,婴儿必须把围绕着无助、暴怒的破坏力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因为他的自我还没有能力容纳这份“坏”,一旦他认为,这份“坏”是“我”的,他的脆弱自我立即会分崩离析。   具体而言,一旦有任何失控发生,婴儿会想,既然“我”控制不了这件事,那一定是“我”之外的其他力量控制的;并且,因为失控多是不愉快的,所以控制这件事发生的力量是敌意的,并且是主观敌意的。   通过这样的思考,婴儿就将失控中产生的“坏”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并且投射到外部世界中了。并且,因为婴儿同时还是偏执的,所以这个逻辑会变得非常顽固。   类似逻辑,在巨婴身上极为常见。譬如,家里少了钱,父母或老人会怪罪孩子,逼孩子一定承认是自己拿了,如果孩子不承认,他们就往死里打。   有些孩子就是不承认,因为的确不是他们干的。有些孩子被打怕了,不得已承认,但接着又会被逼迫去找钱,但因不是自己干的,还真找不着,所以又是一通暴打。最后,大人们却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这笔钱。   有些孩子,就因此被父母或老人活活打死。当然被打死的是极少数,但有类似被冤枉经历的,就太多太多。   巨婴们之所以如此的逻辑是这样的:丢钱,意味着失控;失控,就一定是我之外的力量干的;这个力量是恶意的;最容易控制不了、但又最容易归罪的就是孩子,所以要去怪他;他既然是恶意的,还不承认,那就必须逼迫他承认,这样这份“坏”才能被控制……   婴儿的基本心理,可以归到这三点上,巨婴们也如是。并且,它们也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各种经典的中国式现象中,基本都可以找到这三类心理。

......

?☆★☆★☆★☆★☆★☆★☆★☆★☆★☆★☆★?

本平台所有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委会”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by/79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