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青竹中医
第篇,医路漫漫青竹相伴。
文|静依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家里的门我锁了吗?燃气我关了吧?”小编打赌,这些类似的想法,你肯定在离开家的10分钟内思考过。甚至不只是想过,而是立马跑回家看看,否则一天都不踏实。这就是轻度的“强迫症”。
小编在实习的时候,曾遇见过这样一位师兄,他人帅温柔,学习好性格好,整个人闪闪发光(参考下图),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毛病......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手和身体,无时无刻在接触病菌,因为这个想法,他一天需要洗50次以上的手,并且是用各种强性洗手液、消毒液反复洗,直至导致他现在手掌和手腕以上的肤色都完全不一样。
他甚至抗拒用自己的手掌去接触任何东西,不直接用手开门,用衣服隔着或者用纸巾隔着开门,甚至用脚用手肘,就是不愿意用手。但作为医生,日常触诊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他长年累月的带着一次性手套。导致跟他接触的同事们都会十分尴尬,生怕“玷污”了他神圣的双手。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强迫症患者,
是无法控制和十分痛苦的。
那么强迫性神经症是什么样的一种疾病呢?
病因是什么,病性又是什么?
患者最关心的是能否完全治愈。
上网百度“强迫症”,铺天盖地的心理辅导疗程,到底是骗人的把戏,还是科学的治疗方法?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中医治疗此病,是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的。
简单说,强迫性神经症是什么
强迫性神经症,又称强迫症,是神经症中较少见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为各种各样的强迫现象。这是一种病人明知不必要,怛又无法抗拒的观念或行为,它经常反复出现,使病人十分痛苦。
强迫性神经症病因尚未阐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1、强迫观念
病人的思想上为一些毫无意义的想法所纠缠。比如,很多人控制不住反复洗手,觉得自己手或者身体是脏的,或者只要一出门,就怀疑门窗否锁好、煤气是否关上,或者东西必须排放整齐等行为。患者克制这种冲动往往效果甚微,造成患者焦虑和痛苦的情绪。
▌2、强迫行为
人们常常不由自主的反复做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或者动作。即明知没有必要而又不可克制的行为。如每逢看见电线杆、石块、柱子等便抑制不住要依次触摸或点数。也可有反复地洗手、洗衣等行为。常与强迫观念同时存在。
▌3、强迫情绪(又称“恐怖症”)
对某些事物或环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感而无法控制。如怕上高楼,怕经过广场,怕细菌、怕患癌,怕脏物,怕灰尘,怕高空,怕黑夜,怕火,怕水,怕刀剪,怕绳索等。反复洗手,大便后反复用纸擦肛门(怕脏)。
因为病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且怕别人讥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尽量掩饰,以免被人察觉。强迫观念出现时病人总是焦虑不安,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消极自杀的想法。
病人除上述强迫症状外,其他均正常,并且迫切求治。因此,这种病容易诊断。
西医治疗强迫症
▌药物治疗
西医普遍认为,强迫症的出现跟5-羟色胺有很大关系,5-羟色胺是一种能让大脑产生愉悦情绪的物质,可以通过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来提高脑内的五羟色胺的浓度,达到改善强迫症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如果一种药没有效,也可以几种药联用。但这些药物只对50%的强迫症患者有用,另一半的患者不管怎么吃药都不会有明显效果。
▌手术治疗
对一些病情严重的、吃药没有效的强迫症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强迫症、神经厌食、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射频毁损,另一种是最新的治疗方法——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
中医治疗强迫症
▌临床重视从心胆论治
中医学中没有“强迫症”的病名,相当于古文献中提到的“郁病”、“脏躁”、“百合病”等范畴。中医学对情志疾病认识很早,将精神活动称之为精神或为神。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表明情志由五脏所化生,与气血阴阳关系都很密切。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宣明五气论》
可见《内经》把精神活动与五脏六腑以及整个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张机所著《金匮要略》言:“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病出现的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感觉等失调,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明代《医学正传》首立了郁证之病名。
《内经》认为,人是通过心来认识自身和世界,所谓“所以任物者谓心”,正是由于这种“任物”的功能,认识到“心”不仅仅是人躯体功能的主宰,也是用以认识反映自身和世界的意识情感的主宰。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素问·举痛论》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郁证·论情志三郁证治》:“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藏神,主神明”。
所以,无论是郁病,还是其他的精神情志疾患,都与心有着最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内经》云“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若胆盛,则表现为多虑而犹豫不决,因而产生强迫性的盲目多谋虑,但却得不出肯定的决断的表现,即所谓的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
胆气虚亦可对正常事物、环境产生不可理解的恐惧感,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从而与强迫症的发生相关。
由此可见,强迫症的发生与心、胆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注重调神
“治神”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言“粗守形,上守神”;《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都说明了“治神”在针灸中的重要作用。
在针灸过程中,全神贯注,认真体察针下的感觉,同时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随时调整针法。真正诠释“动,用针也;务,专其务而心无二也。适,至也;变,虚实之变也。观之以静,察变之道也”。
留针期间,嘱患者通过鼻道缓慢深呼吸6次,休息1分钟后,再深呼吸6次,同时放松全身,直至出针,可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神经症状的效果。此外,还要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悦。
患者情志的过度异常会引起气机紊乱,进而导致脏器的病变,脏腑的病变亦会造成气血循环的阻滞,而影响到情志的变化,形成恶性循环。调神可以使全身气机处于和谐调畅的状态,从而使人达到远离疾病的目的。
▌八脉交会穴、背腧穴的应用
八脉交会穴是指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八穴与八脉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本经病,又能治奇经病。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应用甚广,李梃《医学入门》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脉交会穴的重要意义。八脉交会穴对脏腑经脉的治疗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诚如窦汉卿所说:“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纲纪”。
强迫症多为多脏受累,单取几条经脉穴位不能解决问题,而八脉交会穴为一穴通调数经,且上下两穴合用,可交会上下经气,调整多个脏腑,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
外关为手三阳三焦经的络穴,因其别走手厥阴心包经,故针刺此穴可以泄热、除烦、镇静,调理神志疾病;又通于阳维脉,与三阳经相维系,适用于治疗由邪郁少阳而致的虚怯、惊恐、多虑等精神情志疾患。
足临泣为胆经俞穴,通于带脉,与肝、肾、冲、任诸脉关系较为密切。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针刺此穴能调理肝胆之疾。
外关与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配穴,两穴相伍,对少阳经脉风热火邪、气结郁火引起的诸病都有清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针刺八脉交会穴能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紧张度的大小来控制血管的收缩与紧张状态,从而改变脑部血供,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某些行为异常。
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阴病行阳,?俞在阳。
——《难经·六十七病》
阴病治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这些均说明背腧穴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临床常选用四花(膈俞、胆俞)、心腧、肝腧等穴。《针灸聚英》明确指出“四花乃膈俞、胆俞并引“难经日,血会膈俞?。胆者肝之府,藏血,故亦取俞是也”。
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属阴,心主血,且膈腧通过胸气街与心相通,故艾灸膈腧能行血活血宽胸,可以治疗心病;胆俞为胆腑之气在背部输注之部位。《医学见能·诊法》有“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俞具有疏利肝胆、升清降浊之功。
以上诸穴,或艾灸,或刺络放血,或埋针,可以起到调和气血、养心安神、疏肝利胆、调畅神志的作用。
此外,百会、印堂无疑为情志病治疗常用穴位。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心者,神之舍也”。督脉“人络脑”、“上贯心”,总督六阳经,与总任六阴经的任脉一源而歧行,故可以协调周身之阴阳,使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气血旺盛,循经上荣于脑,促进脑发挥“元神之府”之功能。
百会位居巅顶,为督脉所过,故有通督调神,提升阳气、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效。且督脉与肝经会于巅顶(百会穴),所以针刺百会可以助于肝胆气的调达与疏泄,进而调畅神志。印堂为经外奇穴,亦为督脉所过。两穴相伍,共起安神定志、益脑醒神之功。
关于“强迫症”的治疗,中医治疗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却把中医的基础: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融会贯通,脏腑和经络联系紧密,整体辨证论治。各位医友,您对中医治疗精神类疾病还有什么宝贵经验,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御用客服
▼
?THEEND
排版/静依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由青竹医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文章,请联系客服(20)进行授权转载。
转载文章格式要求,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
戳阅读原文参与投稿
10万稿酬等你来!!!
▼▼▼
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