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形成的渡过

上一篇文章谈了如何识别强迫。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强迫?为什么有的人会形成强迫,有的人不会?接下来,我跟大家剖析一下强迫的机制。

对恐惧的恐惧,对焦虑的焦虑

有研究表明,人脑中出现一些闯入性的思维、图像、冲动,并不异常。95%的正常人都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一些闯入性的思维、图像、冲动。而当人的情绪比较负面消极时,更容易出现一些担忧的想法。但正常人对这些思维、图像、冲动,会当做一闪而过的念头,不在意它;想就想了,不必太当真,也没有必要去消除它,这些念头、想法也就过去了。

但是,强迫症患者可能就会抓住这些念头不放,想把它消除掉。比如担心门没锁,就会反复去想这个问题。当大脑开始去评判一些念头,并把这些念头当成是不应该的、要消除的、真的要去解决的,这些想法、念头就被固着下来。

它会在你内心产生烦恼、痛苦、焦虑、恐惧等负面消极的情绪;为了缓解焦虑的痛苦的感受,就可能会采取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比如去检查、去询问,或者去默默地祈祷,这会让你感觉到好受一点,那么强迫的症状就因此形成了。

与强迫相关的认知扭曲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起关键作用的是你大脑的认知的评价。你觉得这些想法念头是不对的、不正常的、不应该是这样子的,你要去抵抗它。为什么会这样?生物学有生物学的解释,不同的心理疗法也有不同的解释,在此我更多地从心理角度剖析。

首先强迫症患者的思维信念系统中往往存在一些认知的扭曲。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这类人总是过高估事情的危险性和伤害性。成语“杞人忧天”说的就是这类人;

第二,过度的完美主义,一定要尽善尽美,否则就反复去检查,重复去询问;

第三,过度的道德感,往往和性相关,脑中出现一些跟性相关的画面都不行,而且觉得自己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的,要把念头扼杀住,连想都不能想;

第四,过度的责任感,觉得很多事情的发生是跟自己有关的,自己是有责任的,都揽在自己身上;

第五,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确定的答案,不然心里就不安定、不踏实,担心如果“万一”该怎么办,反复去想,就陷入了强迫思维。

认知疗法认为,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不合理的思维认知信念系统。认知治疗的核心的是去挑战不合理的认知,去跟念头反驳。 

按照认知行为的理论,真正让我们很痛苦的是情绪。仔细剖析一下,强迫里面会有哪些焦虑呢?

我认为与强迫相关的焦虑有两种。第一种焦虑来自闯入你脑海中的思维、念头,这些想法本身具有担忧的性质,比如担心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领导会不满意。这种担心会带来恐惧的情绪,本身就不太舒服;

第二种情绪更关键,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即对恐惧的恐惧,或者对焦虑的焦虑。当你感觉到担心和焦虑,为此感到不舒服,想把这种担心和焦虑给推开,这就在内心产生了冲突。

认知扭曲和负面情绪恶性循环

内心冲突是会在你的身体内部产生生理的反应的。当我们感到焦虑紧张的时候,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或者说植物神经系统里面的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比如在山里看到一条蛇,会很害怕,这时候肾上腺素开始分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是正常而自然的,但是如果你觉得这种感觉很不舒服,排斥它,想要推开它,内心就会产生新一轮对抗和紧张;这新一轮对抗和紧张又会激发肾上腺激素继续分泌,会感到持续的紧张和恐惧,这就陷入了恶性的循环。

所以,对焦虑的焦虑是很多患者始终深陷情绪无法自拔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类焦虑,是预期的焦虑。其实预期的焦虑也是对焦虑的焦虑,总是警惕自己的内心反应,生怕哪里不对劲,就会又引来痛苦。

上述生物学方面的道理告诉我们,情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你感觉到恐惧,就会产生一些生理反应。我们唯一能做,是不要去干预它,这些生理反应会逐渐减弱或消退。如果你长期地习惯于同一种感觉,它会慢慢地变迟钝的;而如果想把它推开,反而会让交感神经更加兴奋,然后肾上腺激素分泌更多,你会感到更加焦虑和恐惧。

概括一下,强迫症状为什么得以维持?首先,是患者把一些想法当成是真实的,比如说就是觉得身上很脏,要不停去清洗。这叫做认知融合。

第二,情绪的驱动。当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的时候,就要去采取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来缓解它。当这些症状越来越多,当情绪越来越多的时候,可能就会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或者说担忧、害怕的念头,可能就会去回避一些场合。比如说怕在公共场合会引发病毒感染,就不去公共场合了,这样生活就会越来越狭窄,你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病人了。

所以,强迫症状得以维持是认知的融合和情绪的驱动,之后就越来越脱离生活。要打破强迫,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待续)

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心理健康是如何失去的?分步骤教你如何获得康复》、《沦陷和拯救: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聆听“羞耻”》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d/110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