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莎拉
手绘
郭莎拉
朋友的老爸在北方做水果生意,由于北方水果种类少,所以他都是从南方运过去的草莓,榴莲,火龙果,车厘子,荔枝,香蕉等等。这是他第六次做小生意,也是做的最成功的一次。
他说现在人有钱了,大家都要想补充维生素,女的爱漂亮,所以很多水果都是一箱一箱的卖。冬天特别好卖的是草莓,过年就是车厘子,便秘的孩子家里少不了香蕉和火龙果。
我问他,您自己也很爱吃水果吧。
他回,爱吃。每天必须吃。
说着就笑眯眯的递给我一块他刚刚拨开榴莲。挺温暖的。
我从小就生活在北方的,西北当地的水果就是苹果,梨,桃,葡萄,西瓜,因为北方的日照很好,所以相对来说,这些水果会比较甜,糖分很高。但是我竟然,不爱吃水果,可能是因为家里很少买,也可能是想不起来买水果。
后来城市里有那种综合水果店开张,卖的水果种类很多,大多不是当季的,不是当地的,我没有什么兴趣去买。直到后来男朋友(当时还没有结婚)非常深切的告诉我,每天都要吃一点水果,必须吃。当时我的感受就是,这种关心,我其实很需要。
然后就开始每天定点定时买水果,有时候逼着自己吃,尤其是到了冬天,吃什么水果都觉得阴冷的时候,想着人家的关心不能辜负,就逼着自己吃。
大约过了一年,我越来越胖,便秘越来越严重,虽然如此,我当时只觉得自己是幸福地胖了。
几年后生了孩子。开始学中医,杨爸说,水果吃多了伤脾。当时我就蒙了。
于是我就开始搜寻证据,来反驳这个观点。先是找医学相关科学文献,文献中说到水果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族群,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可以有助于人体清理肠道堆积物。而查阅中医典籍,也发现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身体有益无害……
虽然如此,但从那以后,吃水果总是吃得不那么自在。吃的时候有一种胆战心惊,有一种惴惴不安。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我确实有意识的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在吃水果的时候,感觉到的胃肠道的那种冰凉感。
我们明明已经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但始终还是觉得不对,于是又一直等待那个最终极的答案,我想这应该就身体本能的提醒。由于便秘是我一直在经历的状况,我也习以为常。但为什么水果不能为我通便?为什么水果没有能为我减肥?我开始检视水果对我带来的身体好处,并抛开所有对水果美好的想象和回忆。
我用自己做尝试,多吃水果后看大便,观察睡眠,发现确实有影响,然后我就少吃,发现还是有影响,只是影响变小了。
再后来呢我就选择较为温性的吃,发现仍旧有影响,再后来,我就煮了吃,但是煮熟的水果确实难吃,但为了验证结果,我还是继续尝试。后来发现一样会有影响。
第一反应就是肚子很胀,而且越胀的时候,越想吃点东西下去帮助一下那个胀。第二反应是睡眠,吃的分量和种类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最好的情况是睡不醒,眼皮很肿,脸大,手心有汗。最差的情况就是极度的疲劳感,浮肿,心情郁闷,不理人。后来知道,这是湿的表现。
这个影响在了了身上更加明显。四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吃草莓,发烧拉肚子(月龄不合适),8个月左右吃橘子,没有明显拉稀,但是大便变绿,流鼻涕。后来吃香蕉,三天便秘。
了了和我对水果的反应相比起来,他的反应会更快一些,他至少会拉,会流鼻涕,因为他的身体相对清灵,而我呢,更多的湿是被积攒在身体里面了。
再后来我去观察别人对吃水果的反应,大人,或孩子。或多或少的,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但是不绝对。有人能够代谢的比较好,他就可以多吃一点。有人代谢的不好,就要少吃一点。
所以其实是取决于我们的身体能承载多少。对于理论,最好的答案,就是我们真的试一试。
后来明白了我们娘两无可救药的虚寒之后,我们决定就此放弃水果。虽然我知道,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挑战。有时候其实更多的是,我觉得别人会讨伐我。
经过了爷爷奶奶小区邻居等等的一年的讨伐之后。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我心里对自己说,我们的健康是我们的事情,是我自己的负责的。就算是我错了,我自己的功课,也是自己做。
别人看你坚定的时候,他们就会保持沉默。
大约三四年之后,我感觉到,我们娘两的体质有了一些突破,我们开始慢慢尝试水果,从小颗的到大一点的,但是由于我们仍旧很敏感,所以总的原则,还是少。
对于吃水果,中医的说法是:水果是生的,凉的,湿的,高甜的。生的就是没经过烹饪过的东西。只有远古时代的人是吃生的食物的,这意味着我们在消化水果的时候需要多几道程序就是代替锅,将水果加热,煮透,才能进行吸收和代谢。但是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处理好,那么水果则不能被很好的吸收利用。
即使是煮熟,没有被转化掉的湿和高甜,也会留在体内变成体内的湿。湿会障碍对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我们看到的身体里聚集大量湿的情况包括鼻炎,过敏,湿疹,久咳,肥胖,大肚子,长期腹泻等。
如果我们的肠胃是锅,阳气是锅下面的火,那以上这些是针对我们这些锅子质量不好,火太小的人来说的。
有些人确实可以“尽情”的吃水果。脾胃功能好,阳气充足,运动量较大,生活习惯良好,情绪压力小的人群。就比如那个罕萨让希尔顿,世界上最长寿民族的人,他们住在山里,被大自然的“土气”“木气”包围着,被高山的日照沐浴着,步行和体力的劳作成为生活基本的旋律,也没有房贷车贷和借读费要缴纳。他们可以的。
吃多少才算是少呢?我记得高老师总结自家孩子说道:“一岁半到现在的两年多里,香蕉吃过五六根,反正苹果橘子没少吃,两年里吃了有十几个了”。还有中医曾老师的说法大概是,如果有维生素添加强迫症,小朋友每天吃一牙就够了。又比如说,两个樱桃,一口西瓜,三个葡萄,五瓣橘子...
这个标准不绝对,只是做个参考。
如果确实病了。如果确实太虚寒。那一牙也别吃了。一些谨慎的中医老师通常会建议生病和病后一周是要忌口的。这个话要听。
至于维生素,既然是微量,那也就是说一点点就够,况且还有那么多蔬菜。当好的东西变得很少的时候我们会更珍视这样东西。而食物也会回馈我们最大的好处。所谓,少即是多。就是说我们少吃水果的最大好处就是这种水果的美好变得容易被吸收了,不会变成负担。
有人会在某个时候会特别想狂放的吃水果,那确实可以吃两口。如果身体告诉我们需要水果,那就吃两口。但是重点是,这个重点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认真的吃,闭着眼睛吃,完全享受的吃,吃完两口之后,这个时候“药效”基本达到了。如果是一口气大吃特吃,那么我们就要审视一下这个究竟是身体的需要,还是放大的欲望?!
也有老师说,有时候,也可以晒干,煮一煮,放点生姜,花椒,胡椒,或者老干妈。又或者吃多了赶快去跑三公里。
无论你曾多么疯狂的吃水果,或是曾经碰也不碰水果,我想说,这都可能不算错。因为一定程度上,最终的那种踏实和放松的感受,很可能是来自于我们经年累月的不断的犯错和试错。真理一定会慢慢浮现出来,而我们犯错时的那种别扭,会推动着我们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获得那个更好的答案。
我想我们的一生都在做这一种练习,就是让自己的身心来做决定。吃水果是这样,吃冰淇淋也是,喝牛奶也是。选择工作也是,选择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人也是。
所以吃水果的重点问题就是:
到底是身体需要,还是别人需要,还是书本需要呢。
相关阅读
煮一壶果茶:论寒湿之人如何收摄水果的香气
每天都需要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吗?
虚性的便秘用水果和酸奶是解决不了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