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焦虑症患者,本人“有幸“”亲身试验各类抗抑郁药物。其实本人一开始是拒绝药物的,但是情况实在糟糕,最终不得不服药。
为了消除自己对药物依赖性的恐惧,本人还在百度贴吧上和很多病友交流,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各位整理如下——
现在医生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按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通常分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四环类及杂环类抗抑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DA)、5-HT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其中SSRI和SNRI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类药物。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四环、杂环类抗抑郁药物(H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是某些肼类和非肼类化合物,它们抑制单胺氧化酶,表现出抗抑郁作用,它们是肼类的苯乙肼、异羧肼、尼拉米;非肼类的反苯环丙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为最早发现的抗抑郁剂,曾广泛应用,经长期观察,疗效不很理想,且副作用大,故已少用。但对恐怖、焦虑状态可能有效。近年来似有复兴之势。它主要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降解,使突触有效介质浓度升高而发挥作用。分为二类:一类为肼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以苯乙肼(phenelzinenareil)为代表药物;另一类为非肼类MAOI,以超环苯丙胺(tranylcypromine)为代表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于20世纪50年代末始用于临床,疗效肯定,用于治疗(躁狂抑郁性抑郁症、内源性抑郁症)时有效率达70~80%;维持治疗,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亦有一定的作用。只是它们的抗胆硷能及心脏方面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应用。
国内外都在试制新的副作用较少较轻的抗抑郁药,已初见成效,如异戊塞平、三唑酮、溴苯丙啶和安优灵等,但它们的正反效应及利弊,则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多虑平、丙咪嗪和氯丙咪嗪等,为治疗抑郁症所首选,已基本替代用电痉挛治疗抑郁症。三环类抗抑郁药又可再分为叔胺类如咪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和仲胺类,后者多为叔胺类去甲基代谢物如去甲咪帕明(地昔帕明)、去甲替林。马普替林属四环类,但其药理性质与TCAs相似。
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马普替林、路滴美、奥麦伦)、米安色林为代表。
麦普替林不仅有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也较强,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副作用轻,主要副作用为口干、眩晕、视力模糊、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皮疹较多见,心脏的毒性较小,偶尔也有癫痫发作。所以,有癫痫史及皮肤过敏史者禁用。由于副作用轻,适用老年人及体弱者应用。
米安舍林的优点是副作用轻、安全性大,适用于老人及躯体病人。治疗方便,服用剂量较小,每晚1片或半片,服法简便,受到欢迎。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诱发癫痫及引起白细胞减少。虽属罕见,却应密切注意,应定期测查血象,老人应用时更应观察有无感染等症状,加以防范。
这几类药物在抗抑郁药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已逐渐被新型类型的药物所代替。
2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该类药物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研制上市的新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提高5-HT能神经的传导,从而发挥了抗抑郁作用,目前不管是临床研究的试验报告,还是对文献的荟萃分析,均认为SSRIs与TCAs疗效相当。是目前欧美国家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已达30多个品种,主要是: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被业界称为“五朵金花”。
▲盐酸氟西汀本品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SSRIs抗抑郁药物,由美国礼来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年底在比利时首次上市,商品名:百优解。
获FDA批准后年初在美国上市,礼来公司为氟西汀最大的生产厂商。
年礼来公司的氟西汀片剂开始进入我国,同年4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常州四药厂合作开发了氟西汀原料药、片剂和胶囊,被我国卫生部批准为二类新药上市,商品名:优克,年上海中西药业股份公司也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进口、合资和国产药分别占据着不同份额的市场。
▲帕罗西汀本品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年上市的药物,年12月获得FDA批准,商品名:赛乐特。(国产药名:乐友)
帕罗西汀是选择性较强的抑制脑神经元5-HT再摄取药物,常规给药对其它神经递质无明显负面影响,药物镇静作用较弱,对认知过程或精神运动功能的损害也很小,胆碱能受体亲和性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TCAs,用药后对血液学、生物化学和泌尿系统无特异性变化,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年11月7日我国卫生部批准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帕罗西汀20mg片作为四类新药生产,几年来市场发展较快,据最新统计报道:医院的销售总额为1.34亿元,医院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前20种药品中排名第九,占2.6%的份额。全年的用药金额为1.09亿元,在我国抗抑郁药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舍曲林该药由美国辉瑞公司开发成功,是美国处方量最大的抗抑郁品牌药,商品名:左洛复。
舍曲林是对5-HT具有特殊抑制作用的药物,研究显示该药对社交性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已获得美国FDA许可,成为其一线治疗药。同时也用于经前烦躁不安,成人、儿童强迫症和创伤性精神紧张障碍症的治疗。
年2月我国卫生部批准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舍曲林片作为四类新药生产。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了两倍多,已达万元,占据抗抑郁药市场的6%,医院的用药金额为万元,在大连辉瑞的十大产品销售业绩中占1.2%。
▲西酞普兰该药是丹麦Lundbeck公司研制的具有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森林制药公司从Lundbeck公司获得受让后,年7月通过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治疗,商品名:Celexa。
由于西酞普兰只在美国享有专利保护至年,非专利产品已在荷兰、芬兰、捷克、冰岛等欧洲许多国家上市,在我国已有几家科研院所开展了西酞普兰的开发,目前已处于临床研究、报产和市场导人阶段。
▲氟伏沙明该药是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其药物形态为马来酸氟伏沙明(FluvoxamineMaleate),商品名为“兰释”(Luvox)。
本品具有抗抑郁作用,通过抑制脑神经细胞对5-HT的再摄取,但不影响NA的再摄取。其优点在于既无兴奋、镇静作用,又无抗胆碱、抗组胺作用,亦不影响MAO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无影响,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用药10天之内达血浆稳态血浓度。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t1/2为15~20小时。适用于治疗各类抑郁症。
3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米氮平(Mirtazapine)是全球抗抑郁药的八大品种之一,以色列泰瓦制药公司研发成功后,年10月由荷兰阿克苏诺伯公司在荷兰首次上市,年6月通过美国FDA认证。在我国,米氮平已由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推出上市,商品名:瑞美隆。
米氮平属于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该药的化学结构虽与米安色林相近,但是具备了新的药理机制,可通过提高脑细胞神经递质水平,阻滞中枢NA能神经元及末梢突触前膜o:自身受体和5-HT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o:异体受体,从而促进NA和5-HT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米氮平对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无阻断作用,几乎无胆碱和多巴胺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解除了对胃肠道副作用和性功能勃起障碍的影响,临床表明对严重抑郁症也有明显疗效。
4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文拉法辛是SNRI类药物的代表性产品,由英国惠氏公司研制,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年4月在美国上市,商品名:怡诺思,是目前临床应用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剂代表药物。
该药是一类新的苯乙胺衍生物,是具有独特化学结构和神经药理学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它通过阻滞NA和5-HT两种递质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文拉法辛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伴有焦虑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对既有精神运动性迟缓又有激越行为特征的抑郁症也有良好疗效。
盐酸度洛西汀(duloxetinehydroehloride/欣百达Cymbaha,以下简称为度洛西汀)是EliLilly公司开发的一个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索再摄取抑制剂,商品名:欣百达。(国产药名:奥思平)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属中枢神经递质,在调控情感和对疼痛的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度洛西汀能够抑制神经元对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由此提高这两种中枢神经递质在大脑和脊髓中的浓度,故可用于治疗某些心境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缓解中枢性疼痛如糖尿病外周神经病性疼痛和妇女纤维肌痛等。
度洛西汀也能作用于尿道中的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增强尿道括约肌的神经性紧张程度和收缩能力,所以对妇女应激性尿失禁症治疗也有效。
5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DA)
安非他酮(Amfebutamone)是多巴胺重摄取抑制剂,商品名:Wellbutrin,是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抗抑郁症治疗药物,年已经上市销售,年10月获美国FDA批准。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以阻滞多巴胺的再摄取达到其治疗目的,其优点是对心脑血管系统无明显的影响,但是一般认为药物代谢的复杂性也制约了其应用范围。
65-HT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
SARIs的代表药物为奈法唑酮(Nefazodone)及曲唑酮(Trazodone)。
奈法唑酮口服后吸收快而完全,达峰时间约为1h,首过效应明显,消除半衰期为2~4h,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奈法唑酮广泛被代谢,不到1%的药物以原型药从肾脏排泄。
该药对单相抑郁及双相抑郁均有效,疗效与TCA及SSRIs相当。奈法唑酮在改善抑郁症核心症状方面的作用与丙米嗪相当。有报道奈法唑酮组(~mg/d)治疗的有效率为66%,丙米嗪组(50~mg/d)的有效率为58%。当与SSRIs比较时,奈法唑酮的抗抑郁作用与氟西汀、帕罗西汀及舍曲林相当,同时显示奈法唑酮在改善抑郁伴发的焦虑、失眠及性欲下降等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该药也适用于抑郁症的维持治疗及老年期抑郁症。与其他抗抑郁药相比,其优势包括:①剂量-效应曲线较陡;②不良反应少而轻;③抗焦虑作用起效快;④不会引起血压升高;⑤较少引起性功能障碍。
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药需2次/d用药,对CYP3A3/4的抑制作用明显,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便秘、嗜睡、头晕、口干、视力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起始剂量为mg/d,治疗剂量为~mg/d,2次/d。
曲唑酮是一种相对选择性SARI,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抑制作用较弱。该药已应用于临床多年,其抗抑郁及镇静作用明显,同时具有抗焦虑作用,对性功能影响少(甚至能治疗男性勃起不能)。
曲唑酮口服易吸收,达峰时间为1~2h,消除半衰期为5~9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9%~95%。适用于老年患者及伴有焦虑及失眠的患者,但需注意用药早期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常用治疗剂量为~mg/d。
7其他类抗抑郁药
其他抗抑郁药包括噻奈普汀及草药等。
噻奈普汀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抗抑郁药,该药增加5-HT能神经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增加海马锥体细胞的放电,还可抑制由应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
噻奈普汀已应用于临床多年,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它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在与丙米嗪、氟西汀等的双盲对照研究中,噻奈普汀的疗效与这些药物相当,但噻奈普汀合用抗焦虑药的比例较低。噻奈普汀的达峰时间约为1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消除半衰期约为2.5h。常用剂量为25~50mg/d。
圣.约翰草(St.JohnWort)提取物为一种天然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素,其药理作用机制复杂,对中枢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有作用。动物研究显示该药对大鼠脑细胞的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再摄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对以上3个系统的再摄取抑制作用具有相似的效价,这在已知的抗抑郁药中很少发现。其对MAO-A和MAO-B的抑制作用只有在较高的药物浓度下才能出现。
金丝桃素对脑内的γ-氨基丁酸(GABA)和L-谷氨酸的再摄取具有抑制作用,对后者的作用更强。金丝桃素可以提高大脑皮质5-HT2受体的密度,这和电休克治疗后皮质5-HT2受体的密度增加有相似之处。从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来看,圣.约翰草提取物对轻中度抑郁确有良好疗效,同时能改善失眠及焦虑。由于该药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相当轻,但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光敏反应。在欧洲及美国,该药作为非处方药,常用治疗剂量为mg/d,3次/d。
参考资料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