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他用垃圾给中国艺术家集体洗脑

年11月,“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亮相中国美术馆,这是劳森伯格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大型个展。在短短的三周的展期内,展览吸引的观众人数超过30万,引起无数讨论,影响了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同时,中国也影响着劳森伯格。   时隔31年,借着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劳森伯格大型回顾展“劳森伯格在中国”之际,我们采访了现今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舞台上并与劳森伯格“亲密接触”的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聊聊他们与劳森伯格的关系,以及,他有趣的人生故事。快速扫描劳森伯格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曾说过他的野心就是要填补艺术与生活的缝隙,不过这句话并非他的原创。他的好友作曲家约翰·凯奇早已说过这将会是现代艺术家的目标。同样的,劳森伯格的多数作品也并不是我们理解上的“原创”。   在走进劳森伯格的艺术世界之前,这6个关键词也许能填补你与劳森伯格之间的缝隙。1读写困难症△年,劳森伯格和父母亲在亚瑟港年10月22日,罗伯特·劳森伯格出生于得克萨斯州亚瑟港,原名叫做米尔顿·欧内斯特·劳森伯格。父亲一半德国血统,一半印第安人切罗基族血统,母亲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年,他把名字改成了“罗伯特·劳森伯格”,为的是不想被人称为“米尔蒂”(MiltonBerle,美国电视喜剧明星,被美国人称为“UncleMiltie米尔蒂大叔”)。   小时候的劳森伯格有读写困难症,10岁开始,劳森伯格开始画画,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更容易表达的方式。“我被认为阅读课本速度很慢,别的同学都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在课本空白处乱涂乱画,”劳森伯格曾在接受采访时谈起过他的读写困难症。△中学时期的劳森伯格,年可是,读写困难症恰好在艺术上给予了他帮助。他经常会拼错单词,他也喜欢在作品里玩些文字游戏,例如,制造英文回文句,即单词从头读到尾与从尾读到头是同样一句话。他有一件作品的名字叫做“AblewasIereIsawElba”,这是基于一幅有关拿破仑的画作,拿破仑曾被流放到厄尔巴岛(Elba)。   劳森伯格的艺术作品中也有很多与印刷有关的创作,“我简直着迷了。也是因为我有阅读困难症,在印刷厂,我非常善于节省时间,因为我同时能从前往后、从后往前阅读。我不必要去证明什么,我就是习惯这么阅读。”2动物△年,劳森伯格的狗“Kid”和“Laika”在他位于佛罗里达俘虏岛的家中,墙上是他的“纸板箱”系列。16岁时,劳森伯格进入得克萨斯大学,学习药学。但是,六个月后,他就被学校开除了,因为他拒绝在解剖课解剖一只青蛙。“我太爱动物了,”多年后接受采访时,他说他还会坚持那时候的态度。   劳森伯格养了三条狗,还有一只鳄龟。不过那只名叫“洛基”的鳄龟常年养在他位于纽约曼哈顿公寓的浴室里。“洛基没有跟随我搬到佛罗里达,因为它太想念纽约那家店里的水果了。”劳森伯格的朋友们会经常去喂养这只鳄龟。3海军△海军时期的劳森伯格,年年,正值二战期间,劳森伯格被编入美国海军。“当时我很高兴,我想在战场上冒着被杀的危险,会让所有人都忘记我是一个曾经被赶出学校的人吧。”   但是他并没有上战场,他在位于加医院里担任神经精神病学的技术士官。在这两年半里,他发现“精神失常是具有毁灭性的,神志正常同样如此”。   他休假的时候,曾去过一次亨廷顿图书馆,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画作:约书亚·雷诺兹的《作为悲剧缪斯的西顿斯夫人》以及托马斯·庚斯博罗的《蓝衣少年》。但是他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对于雷诺兹那幅肖像画,他的印象是“巨大的、棕色的”。   不过,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是一种职业,因为其他方面他也不太擅长。4黑山学院从海军退役后,根据《退伍军人权力法》,劳森伯格在堪萨斯城艺术学院接受艺术教育。读书期间,他攒钱去了巴黎,在法国朱利安学院学习。由于他只会一点点法语,所以在学院里他没有学到什么。“每周有一次艺术批评,但是都是说法语,我完全听不懂。”   在巴黎,他邂逅了来自纽约的艺术生苏珊·威尔,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两人于年结婚,第二年儿子克里斯托弗出生,后来成了一位摄影师。年,这段短暂的婚姻结束,不过两人还保持朋友关系。△年,与苏珊·威尔在黑山学院。TrudeGuermonprez摄从报章杂志上读到曾在包豪斯设计学院任教的德国艺术家约瑟夫·亚伯斯(JosefAlbers)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教书,劳森伯格和苏珊·威尔随即决定前往黑山学院学习。   在黑山学院期间,劳森伯格结识了音乐家约翰·凯奇、编舞家默斯·坎宁安。受到他们的影响,劳森伯格拓展了对于艺术的定义。例如,约翰·凯奇的《4分33秒》直接影响了劳森伯格创作出《白色绘画》。在《4分33秒》里,钢琴家掀开琴盖,全程都没有弹奏一个音,等到4分33秒时,站起来谢幕。在《白色绘画》中,劳森伯格在画布上创作出白色的平面油画,约翰·凯奇曾把这些作品比喻为光、影、点的航站,将其看做反射性的、对周遭世界进行回应的表面。5贾思培·琼斯离开黑山学院后,劳森伯格前往纽约,年,他的第一个展览在曼哈顿的贝蒂·帕森斯画廊展出,但是并未得到好评,《纽约时报》当时的评论称:“时髦的涂鸦”,作品也没有人买。年,他在纽约遇见了 期间被派往日本仙台回来的艺术家贾思培·琼斯,两人日后成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伴侣。△年,与贾思培·琼斯在纽约。RachelRosenthal摄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们曾一起匿名为百货商店BonwitTeller和蒂芙尼设计橱窗。《劳森伯格和我们时代的艺术世界》一书的作者卡尔文·汤普金斯将劳森伯格与琼斯的关系比做在一战前创立了立体主义的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布拉克曾解释称他和毕加索就像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两个登山者’,”汤普金斯写道:“两者之间互相汲取养分、互相提出批评,对于琼斯与劳森伯格以及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独自创作出这些作品。”   当时劳森伯格在美国并未得到正面评价,直到年,在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斩获一等奖,他的声望才在美国开始飙升。获奖后,劳森伯格投入到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中,包括约翰·凯奇、默斯·坎宁安等。6中国劳森伯格首次造访中国是年。当年6月11日至7月14日,他带领一只规模不小的队伍来到安徽泾县宣纸厂。他要求造纸厂做了两件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造出一种坚硬到可以自己立起来的纸,以及一种薄到近乎透明的纸。而后,他和团队跑去上海的海报商店买了一些图片,并利用这两种纸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结束造纸厂的工作,劳森伯格在中国做了一次旅行,用哈苏相机拍摄了80卷胶卷的照片,回到美国把其中一些照片合成为作品的雏形。△年,劳森伯格在北京、拉萨举办了展览,均以ROCI——劳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组织——的名义举办。ROCI指年至年进行的一系列国际性展览项目,这个理念源于劳森伯格年的中国之旅。劳森伯格与中国还有一个交集:年1月6日的《时代周刊》刊载了他设计的“年度人物”邓小平的封面。今年6月12日至8月21日,大型展览“劳森伯格在中国”来到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距离首次北京大型个展31年。他的作品有多“有趣”?受到黑山学院实验性教学的熏陶以及纽约晚期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劳森伯格发展出其个人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他始终保有着对新兴材料、技术、观念的兴趣。“在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和罗伊·利希滕斯坦之前,我就开始用日常生活的图像和物品进行创作。我把它们带进作品,丰富细节,将外面的世界带入工作室和作品。我喜欢作品在外面而不是工作室内展出的样子……我喜欢真实物品的灵性,使用中的东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的‘色调’已经发生了改变。不管是路牌还是旧碎布,都不要紧。”以下四个作品,是快速了解劳森伯格不能跳过的代表作。《床》年   混合体:油画颜料、铅笔、枕头、被单、床单、木头支撑   .1×80×20.3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劳森伯格在《床》中将自己曾经睡过的被子和床直接竖立起来放在同一个画框里,将颜料泼洒在被子上并让其任意流淌。《床》成为了战后现代艺术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这件作品既是绘画也是装置,但是劳森伯格自己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做的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床》打破了画布二维空间的局限。劳森伯格将本已成为垃圾的物品又重新进行创作并将其搬到展厅空间内展览,将生活融入艺术,使艺术品更为日常、亲切。“床”作为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私密性,而劳森伯格将自己的“床”公之于众,也是对自己个人隐私的公开,而在上面泼洒油彩使床看起来肮脏不堪,正代表着人类内心深处远非我们所看到的那般光鲜亮丽。《擦掉的德·库宁素描》年   纸张上的油墨、蜡笔痕迹,墨水手写签名   64.1×55.2×1.3cm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劳森伯格向德·库宁要了一张素描作品并表示想要把作品擦掉,尽管德·库宁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劳森伯格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其擦拭为一张白纸,并和贾斯培·琼斯一起将其安放在一个金色的画框里作为作品展出,下方还标有琼斯制作的作品标签。   在“擦拭”的过程中,劳森伯格思考与追问“绘画不仅是添加的行为,其‘去画’的过程也成为绘画本身”的形式。当时德·库宁已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而“擦拭”这一行为本身具有的颠覆性和断裂感也显示了劳森伯格对现有经典作品的解构精神。在这幅作品中饱含了劳森伯格的创作勇气、机智与计谋——开始他的“反崇高”美学。“擦掉”或“涂抹”的动作也是艺术家主体动作的终结,因为绘画本身就是画家表现的动作,是一个在画面上创作的戏剧形式。《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局部)年-年   第联至第联:漆包铝、铝、钢、橡胶   每联尺寸:.8×.9cm(不包括附属物)   罗伯特·劳森伯格基金会收藏艺术收藏家RobertMeyerhoff与JaneMeyerhoff夫妇曾有一匹名为“劳森伯格”的马,这匹赛马在年获得“马里兰之日奖”。隔日,劳森伯格便以此为灵感,开始构思一幅跟赛马场一样长的画作,它便是日后让劳森伯格持续创作17年的《四分之一英里画作》(英文名中的Furlong即弗隆,是赛马的单位)。该作品由部分组成,长度约米。作品延伸了绘画与装置的界限,甚至抛弃了框架、形式以及艺术系统的固有要求,囊括了丰富的日常物。《字母组合》年-年   混合体:油画颜料、纸、纺织物、报纸、印刷复制品、金属、木材、橡胶鞋跟、轮胎、安哥拉山羊标本等   .7×.7×.8cm   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收藏在劳森伯格的作品中常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最寻常的材料,交通标志、报纸、广告牌、旧轮胎等废旧材料甚至是垃圾。作品《字母组合》就是一只他从纽约一家二手家具店花了15美元买来的山羊标本(原价35美元),身上套着一个破旧轮胎,“站”在由色块和图片拼贴而成的画布上。   《字母组合》作品中,废旧的轮胎和随意涂抹与拼贴后的木板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代表着所谓先进与进步,而山羊则代表着贯穿人类社会繁衍的生物。“悲剧”一词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山羊之歌”,这也隐喻着人类社会在所谓“文明”的前进过程中的悲剧性。他如何洗脑?九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聊劳森伯格对他们的启示,总结下来一句话是:有趣置于正确之上。1.徐冰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劳森伯格是有着变异性质的艺术家徐冰认为劳森伯格是有着变异性质的艺术家,这种变异性与美国那个时代文化的推进性和文化现象是有关系的。以波普、流行文化或者平民式的材料为表现手法,实际上代表了美国文明的精神,与欧洲的经典绘画和文化体系相对抗,带来新的启示,所以全世界都在   得知劳森伯格展览的消息后叶永青只身从重庆出发,身体和精神上都饥肠辘辘地来到北京,并有缘在中国美术馆门口巧遇到劳森伯格。震撼、洗礼、洗脑是叶永青对于当时展览的全部评价,“以前以为艺术是诗和远方,现在发现身旁之物可以信手拈来成为艺术作品。”叶永青坦言说,劳森伯格对他的艺术创作起到了转折性的影响。在北京与劳森伯格直接的交流使叶永青看到了自身作品、创作范畴和思路上的局限性,他说“自己的视野立刻受到了劳森伯格的影响,这也帮助我开阔视野,从周遭让人爱恨交加的环境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并感恩于这次改变,称其是“劳森伯格送给自己的礼物。”△年劳森伯格给叶永青的签名。而命运的巧遇又一次发生在叶永青身上,年劳森伯格曾到访中国安徽省泾县红星造纸厂,在那里做田野调查、参观造纸技术。年叶永青在外出采风寻找新材料的旅途中机缘巧合地买到劳森伯格年在安徽泾县造纸厂定制的宣纸,于是叶永青在这些老宣纸上创作了作品《涂点彩》系列,既是重温劳森伯格更是对劳森伯格的致敬和感恩。   叶永青说:“艺术应该是有趣的,不该只是想象之物,艺术要与实实在在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将有趣置于正确之上是劳森伯格给我们的启示。”就像劳森伯格说的“共享不同,世界如此亲近”。△年,叶永青在劳森伯格展览现场。6.李新建艺术家、时任劳森伯格西藏展览总设计师他说“做艺术,胆子要大一些”年的李新建时任西藏自治区革命展览馆的总设计师,他由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援藏号召去了拉萨支援建设。劳森伯格结束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开幕后继而前往拉萨的西藏自治区革命展览馆开展。“当时西藏自治区革命展览馆正在筹办《西藏概况展》,作为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献礼的大型展览,展览的基本布局都已确定,但是有一天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发来通知说,有一位美国艺术家劳森伯格要来这里做展览,我们的工作都停下来给其让位。”   李新建第一次看见劳森伯格时,劳森伯格逆着光,穿了一件皮袍子,大头皮靴,牛仔裤,身材魁梧,派头有些像资本家而非艺术家,很随意。劳森伯格很兴奋,不停地和藏民打招呼。劳森伯格还时髦地带着一辆三人骑的自行车,不过也只是在马路上推推,从没骑过,也许是缺氧吧,后来也摆在了展厅里面,可见他是一个有趣的艺术家。△年李新建与劳森伯格在拉萨展览现场。李新建回忆说:“劳森伯格对展厅的要求很苛刻,墙面涂白,地面一尘不染。当时展览馆的地板是水泥的,冬天的拉萨又干燥灰尘又大,地面很容易脏,馆里四十几人擦了一周左右的地,才擦出了劳森伯格的要求。”   另一件趣事是劳森伯格展览的作品都是用军用飞机运到西藏的,作品的包装箱做得很精致,都是橄榄绿色的,很像是军需品,拆装都很讲究。劳森伯格说,“用军事飞机运送艺术家的作品,那么世界将再不会有战争”。李新建说,当时在西藏电视还算是件稀罕物,劳森伯格的作品在电视上播放,有声响又有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图像,藏民一看见就特别喜欢,一边摇着经筒一边围着电视看,完全忽视其他的装置、丝网版画或者现成品的作品,害得劳森伯格很生气,下令关掉了电视。   有一天劳森伯格去李新建画室喝茶,看过李新建的作品后突然说:“做艺术,胆子应该大一些”。李新建心想:“我们连基本温饱都快解决不了了,如何胆子大呢?”当时的西藏并不理解劳森伯格,但劳森伯格喜欢西藏,他喜欢高的地方,他说高的地方拥有精神性。△劳森伯格在拉萨展览开幕现场。7.王音艺术家我这一代艺术家,他的印记难以抹去年的王音还是中央戏剧学院大学三年级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劳森伯格的展览像是从另外一个世界突然闯入的问候,那之前他所有的资讯还停留在战前的表现主义绘画阶段,虽然在书本上看到过《床》和《奴女》这两件作品豆腐块一样的图片,但看到展览后的冲击来自于“人们从此发现艺术可以这么做”。王音说:“这是一种‘突袭’。在受到劳森伯格现成品艺术的启发下,中国美术界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做法。”   在王音看来,劳森伯格是一个对多元文化有兴趣的艺术家,一生充满热情和活力,艺术家最后能留在世上的是他的痕迹。王音说劳森伯格在他这一代艺术家身上的印记难以抹去,“当我们重新面对他的作品时,他已经变成了战后经典范例的艺术家,我们可以通过对他的再观看,引发我们对自身三十年艺术、时代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变化的启发和反思。”8.邱志杰艺术家、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20世纪艺术史平摊在我们面前年出生的邱志杰并未参加过劳森伯格在北京的展览。年邱志杰通过厦门达达成员、艺术家黄永砅的作品《年劳森伯格中国印象》了解到劳森伯格。“这个展览将20世纪艺术史平摊在中国艺术家面前,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东西,”邱志杰这样形容道。   同样作为艺术家与艺术教育者的邱志杰对黑山学院式的教育模式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包豪斯与黑山学院是“总体艺术运动”的一部分。邱志杰说,“劳森伯格作为一个表演者、舞蹈演员、音乐家、舞台设计师,在中国并没有他作为视觉艺术家有名。正如年他在民族文化宫的演出《塘鸭》完全被人遗忘,没有引发任何回响,而这与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的参观人数与讨论次数无法相提并论。”△黑山学院师生上课。HazelLarseArcher摄9.喻红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是个老顽童,内心美好年喻红还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大二的学生,展览之前,她并不了解劳森伯格,那时美术学院对于当代艺术的教育还是滞后的。喻红说,当她走进中国美术馆的展厅时,看到的是用垃圾、现成品、食品等呈现的装置作品,对于劳森伯格作品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她很震惊。这真的是艺术吗?这和书本上教的不太一样。展览中那些大尺幅的中国人肖像作品让喻红倍感亲切,这些面孔有老人的、小孩的、不同阶层的。劳森伯格聚焦于普通人,其作品的核心不再是英雄、领袖和名人,当普通人的面孔被放大时,所表达的力量直抵人心。这些被放大的肖像,与本就对人和人性感兴趣的喻红产生共鸣,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喻红的很多作品也是从身边朋友的生活与情感入手,由这些普通人的经历延伸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与个体在其中的悲喜,正如她说:“我生活在人群里,发现了许多令人心灵感动又无法言表的东西,这些都是关于人性的敏感、脆弱、尊严、隔膜、无助、真诚和情爱故事……它们成了我作品的主题。”△31年前那场影响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展览31年后重看劳森伯格展,昔日的震惊虽已退去,但喻红说,劳森伯格已然变成中国艺术家们熟悉的老朋友,甚至有点被遗忘了。劳森伯格是个有幽默感的人,材料信手拈来,作品也是轻松而随意的。他像是一个老顽童,没把当代艺术当回事,倒是我们这些看艺术的人太过小心,不曾跟随劳森伯格一起放松对待艺术了。“劳森伯格作品中的革命性随着时间渐渐逝去,但作品本身呈现的儒雅、好看,都体现了艺术家的品位与质量。这么看来劳森伯格一定是位内心美好的艺术家”,喻红说。

输入关键词查看精彩内容

陆帕丨Blur的五毛钱丨林奕华丨逼死强迫症丨大卫霍克尼丨冯唐丨黄觉丨聂隐娘冷知识丨侯孝贤丨高端吃货丨杜蕾斯美术馆丨成人学英文丨精神处男看高中女生丨脸盲症看小黄人丨MC热狗丨罗大佑丨阴三儿丨奇葩道具保存丨蒂姆伯顿丨艺术品成emoji丨邦乔维唱中文歌丨最美50书封丨恐怖片教父|50岁芭蕾天后丨妓院里的艺术丨倪大红|真正的民谣|陈珊妮丨拖延症的朴树丨窦唯丨伪作大师丨野孩子乐队故事丨濮存昕丨跟剧照学拍照丨AV女优的真实生活丨中国最文艺美术馆丨欣赏裸体画的正确方式丨最励志自拍丨你的姓对应的杀手丨要看的大片丨抖森丨苏运莹丨照片变海报丨北影节最贵电影丨小城之春丨摇滚老炮唱礼物丨银河映像丨上野树里男友丨南海十三郎丨黄盈未完待续丨神坑动画辛酸史丨偶戏大师丨张楚新专辑丨吉卜力新作丨文艺片女王丨阿波隆尼亚丨揭秘超剧场丨身价几十亿的乐队丨大鱼海棠丨冰火花式死法丨中国最懒最穷艺术家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d/60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