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个字
预计需要花费10分钟
在一个设计网站,这是某ID谆谆教导的基础读物——《艺术的故事》,名字看着也挺基础读物的。顺着链接跳转,看了一下,定价80元人民币,着实倒吸一口凉气。但,这个价格也就勾起了我的兴趣,查看了介绍和评论,鬼使神差的下单了。收到书的确也没失望,非常厚非常厚,彩印,所有插图印刷细腻清楚。
评价一本书好坏有一个讨巧的标准,看版次和印数,每版印了几个批次。那么这本书实在算优秀,前面各种再版的前言就占据了很多页,隐约记得书腰上写着再版30年或类似字眼。
那么,艺术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封面上一小段这样说,来自法国卢浮宫前任馆长,
用朴素的语言重新讲述美术发展史,让人能够看出它是怎样前后连贯;帮助读者鉴赏艺术作品,给读者一些启示。本书还有一个略为伟大的目标,即把书中论及的作品跟它们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期望由此触及大师的艺术目标。
触及大师还太远,且以朴素的方式做些读书笔记。▼艺术和艺术家导论一开篇就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
谈起美来,,麻烦的是对某物美不美,鉴赏的趣味打不相同。例子一,手弹弦琴的天使,灵动or呆萌例子二,耶稣像
(出于一些bug我现在不能插图进来,抱歉!)
不要以精细程度做艺术评判,例子丢勒的《野兔》Vs伦勃朗《大象》。抛弃正确观,例子毕加索《母鸡和小鸡》和《小公鸡》。要相信他们有足够的知识画得「正确」。谨慎结论「事物看起来并非如此」。
想起今年初去宁德一个小镇,民间人士开的残障人士油画班,留下两个印象——一是有些与世隔绝的气息,而是未预计到的寒冷(真的是瑟瑟发抖!)。我在那里呆了3天,花了两幅油画。一开始努力画得像,喜欢墙上挂的透视完美,光泽度够高的酒瓶和可乐瓶作品。老师却说,画得像不算什么,然后带我去看一个明显有些唐氏综合征的村民,他拿笔的姿势有些诡异。给我看他正在画的作品和身后墙角排列的,他的画有明显的特征。亮黄色和蓝色绿色融合,写生的植物对象在他的笔下变得张牙舞爪,仿佛被电击发光。调色盘里几大坨颜料交融在一起,他就这样以扭曲的方式握笔,一点点把画布填满。并且以每天几幅的填色速度,迅速消耗着画布和颜料。
「你别觉得怪异,他看到的世界也许就是这样的。」老师颇为赞许的说,末了补了一句「有好几个看中他的画,买走了几幅。」
「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读完这句话,我又想起那个得唐氏综合症的艺术家。
▼导论
当一幅画被装入玻璃框、挂到墙上以后,它就显得远不可及了。
展品,特别名家的作品,在博物馆里总是被理所当然的禁止触碰。然而,这不是艺术家看待画作的角度和方式。它离画不远不近,在刚好画笔可以触碰到画布的距离,一点一点的开展这艺术行为。文中用「一种斟酌形状和颜色的奇妙感受」。
一个人为鲜花、为衣服或者为食物这样费心推敲,我们会说他琐碎不堪,因为那些事情不值得如此耗神。但是,有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是坏习惯因而常常遭到压制或掩盖的事情,在艺术世界里却回复了应有的地位。
昂,这样说应该不绝对。餐具必须强迫症排列整齐,拍照对背景角度非常讲究,下载很多同类app最后删剩一个,换了很多套衣服后又穿回第一件,一个字没写好整页撕掉重新写……我不敢笃定这些「费心」都是生活的坏习惯。另一方面,干净利落,洒落随意的笔触也是我喜欢的。
最后提到,以下各个章节将要讨论艺术史:即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好勒,正餐开始咯。
▼Chap1奇葩的起源把时间拉回久远的古代美洲,艺术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无用的,奢侈的才是艺术?美丽的,奇异的才是艺术?还是建庙筑屋,绘画雕塑,编织图案是艺术?
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
(敲黑板)对原始人来说,建筑和制像(image-making)都是实用而必须做的事情!
建造房屋为了遮身避雨,躲避操作自然现象的神灵,这好理解;制像则是保护他们免遭其他超自然力量的危害!简单说,制作绘画和雕塑,用来实行法术。
所以,明确一个观念,对于原始人来说,绘画才不是陶冶情操,美好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威力的东西。譬如对仇敌人像进行穿刺或者烧掉,仇人就会遭受厄运(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有残留啊,巫毒娃娃什么的)。
有了这个概念后,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存的最古老的画啦。
法国拉斯科山洞里的猛兽画,是因为原始狩猎者相信,画个猎物,再用长矛石斧暴揍一顿,真正的野兽就俯首称臣啦;或者装扮成动物,模仿动物跳舞,这样会获得神秘力量,有助于捕猎;或者一些部落会和动物联系,叫做狼族,青蛙族;部落仪式上要带上动物面具。
这些舞蹈和仪式,不是异想天开的把戏,他们从前辈身上知道那些活动的重大意义,深深沉溺,也没什么机会跳到圈外,用批判的眼光看一看自己的行动。
艺术家的许多作品就打算用在这些古怪仪式中,重要的也就不是雕塑或绘画美不美,而是能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艺术家是一种职业,了解每一种形状或每一种颜色代表什么意思,运用他们全部技艺和全部知识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类比到现代社会,国旗不是一块颜色美观的布,不能随心所欲的修改;结婚戒指也不是一件首饰,佩戴方式有一定规则不能随心所欲。想想圣诞树装饰,每家每户不一样,但都遵照一定家族传统,在外人看来可能很古怪,这颗星星是不是太大,装饰物太多了吧。但对于你家来说,装饰圣诞树是一件重大的事。
原始的艺术作品就是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
(后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和彩图,略过)
▼Chap追求永恒的艺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我们今天的艺术,不管是哪一所房屋或者哪一张招贴画,跟大约五千年前尼罗河流域的艺术之间,有有一个直接联系的传统,从师傅传给弟子,再从弟子传给爱好者或模仿者。
埃及的艺术对我们无比重要。以前一直好奇埃及独特的画风,这一章帮我彻底揭开了这个谜题。
金字塔,木乃伊,劳烦重工修建几十年,只为死后升天。「永远不死」是统治者的至高愿望。除了,遗体,埃及人相信,如果国王的肖像被保留下来,可以获得「永生」加持。所以,雕塑师开始雕刻国王的头像,放在无人观赏的,阴暗的墓穴里,在那里施行咒符,把国王的灵魂寄生于雕像,借其永世长存。
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
上古时代有个残忍的传统,国王死了,仆人和奴隶要陪葬,为了在那里国王继续有人服侍。这些行为没有被认为太残忍,倒是被认为太过奢侈,于是艺术就来帮忙,用图像代替活生生的仆役,奉献给有权势的大人物。
这些浮雕和壁画最重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艺术家的任务是尽可能清楚持久地把一切事物都保留下来,所以不打算描绘自然状态的角度,而是根据记忆作画。
以埃及标志性的人物做例子。人应该怎么画呢?头部侧面最容易看清,所以侧着画,眼睛正面的样子比较清楚,那就以正面形态画,手臂,胸膛和肩膀正面画比较好,腿得话,侧面看比较清楚,至于脚趾,外侧脚趾太难画了,所以都画内侧一面,脚底连着大拇指。于是早就了奇特扁平又扭曲的埃及人形象。
花园也是一样,池塘画俯视才看得见,鱼画侧面比较清楚种类,所以侧着画,两侧的树似乎横倒着(侧视),前排树平视。
这种完整记录有着几何式的秩序感,一切都不能乱来,一切都以惊人的准确性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埃及的艺术规则就是:稳定、质朴和和谐。
对于艺术家来说,画得和名作越像越好,得到赞誉越多。副作用是,三千多年来,埃及艺术没啥发展和变化。看起来像一个人画得。
后来发展到竖碑勒石用来纪念辉煌战绩,记述所打败的部落和获得得战利品。不仅仅可以长久记忆,还有别的作用——只要他们的国王在匍匐于敌人颈项上踏上一直脚的图像恒远存在,被打败的部落就永世不得翻身。
后来,这种纪念碑就发展为国王征战的完整编年史画辣。
△未完待续△
-我看的是这版-
-悦读:感知阅读之悦-
-这是四是二飞的第90篇文章-
文/4+
题图摄影/4+
也许你还感兴趣
悦读
真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类!
悦读
好的读书笔记是什么样子的?
四是二飞
活人账号-WechatBlog-自留地
纯原创-真诚保证-最近更新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