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感觉统合失调
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分为5种:(1)视觉统合失调:常发生读书跳行,翻书错页,抄错题目或丢三落四等。学习成绩持久低下,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2)听觉统合失调: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刚讲过的就没记住。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厌学逃学。(3)触觉统合失调:经常害怕受惊扰,常躁动不安,瞻前顾后,连洗头也十分恐惧。(4)平衡统合失调:分不清左右使鞋子穿反,分不清里外将袜子穿翻,写字时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划线歪等。长久的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5)本体统合失调:常表现走路顺拐,唱歌跑调,读英语时结巴等,会使孩子对这些课丧失信心。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在此,我们需要将强迫现象与强迫症区分: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一、强迫症的表现:
(一)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
(二)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反复回忆不可。
(三)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四)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五)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六)强迫意向: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七)强迫情绪:强迫情绪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
二、强迫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哪些严重危害?
1、思想包袱会加重。由于患有强迫症,行为反复重复,动作极为刻板机械,造成了心理包袱纠缠不堪,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正常的学习思考和生活,严重的引发重型精神疾病,给内心带来了极大痛苦。
2、性格特征会改变。患者过分要求自己和别人的做事方法和态度,潜意识强迫自己过分的追求完美,有时做事优柔寡断,过于谨慎小心,处处按规定行事,,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引发患者的性格扭曲,长此以往,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3、特殊情境容易复发。有的患者是因为突发事件刺激形成强迫症,遇事心理紧张、情绪波动极大,由于大脑神经受到刺激后大脑神经中枢受损伤,再遇到相类似的环境时再次复发强迫症,如若耽误病情,拖延治疗,病症会更加严重。
4、人生轨迹偏离。患者得了强迫症,预定的人生轨迹都将出现偏差,事业、生活都有可能毁于一旦,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严重损失,自己悔恨一生。有很多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还产生自杀倾向,遗憾终生。强迫症危害巨大,因此要及时加以治疗,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伤害!
三病因
1、强迫症患者和父母同病率约5~7%,远高于普通人群;强迫症患者家系中强迫症患病率达10%,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但是,不能排除同一家庭环境因素影响,这也是强迫症病因的首要因素。
2、脑病病理改变严重脑外伤、癫痫可伴发强迫症状,影响疾病如小舞蹈症可伴有强迫症状,这是发现的强迫症病因中比较特殊的。
3、人格特征也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特征为胆小怕事,犹豫不决、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理智胜于情感,逻辑思维胜于直觉,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这是性格方面的强迫症病因。
4、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高度紧张、处境不良、重大精神刺激反应等,也是强迫症病因出现过多导致焦虑,继而演变成强迫症状。至少精神创伤至少增加了强迫症的易感性。
5、5-HT神经递质改变。是其中一种强迫症病因因素。
6、条件反射等心理学、行为医学中也对强迫症病因做了自己的解释。了解了强迫症病因后,我们看一下如何治疗强迫症。
四强迫症诊断依据
1强迫症的诊断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2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3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强迫症的诊断方法。
4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5强迫症的诊断还要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6事无巨细,都要求高度精准是强迫症的诊断要点之一。严格遵守办事规则,否则难以容忍。
7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美感,处于惶恐和苛求之中,因而显得沉闷、敏感和无情是强迫症的诊断要点。
8还有的强迫症的诊断要点是不容许变更处事的信条、方法和已有的生活习惯及规律,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
五强迫症的发病率
一般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强迫症的发病率约为2%。即每50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或者曾经患有强迫症。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高达10%以上。按照发病率2%计算,全世界约有1.3亿人患有强迫症。强迫症的发病率在性别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是在年龄分布上,青少年的患病率较高。一般认为在青少年时期所患的强迫症在成年前都可康复。
六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
根据强迫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下人群是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
(1)强迫症病人的后代或亲属
由于遗传因素对强迫症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强迫症病人或具有强迫型人格的人的后代或亲属具有较高的强迫症发病率。
(2)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
强迫性人格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可以理解为强迫症形成过程中的最初表现形式,虽然具有强迫性人格并不等于患有强迫症,但是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在持久的外界环境或者心理压力下发展为强迫症的可能性很高。
(3)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人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就是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倾向。他们标准高,总是在追求完美,生活规律是清清楚楚不改变的。因此假如人有过于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从心理上不愿承认不完美是一种必然,可能会导致自信心低落、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为强迫症。
(4)经历过重大社会事件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忍受持续强烈心理压力的人
这些人群如果本身人格特点有一定问题,同时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或者无法及时的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和烦恼的话,可能会通过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如果这些观念或行为反复出现而得到强化的话,便会形成强迫症。
重大社会事件和心理压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更容易诱发强迫症的产生。
2、强迫症的预防
强迫症的预防以心理预防为主,而持续的心理压力是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正确面对和缓解压力成为了预防强迫症发生的重点。
(1)个性培养
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不要过分地向子女传达完美主义思想。同时不要把自己的不良个性传递给子女。
(2)日常活动
强迫观念是人的脑海中被强化的一种病态的兴奋点,因此,多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社交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广为结交朋友,培养自己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可以建立新的兴奋点,从而抑制可能出现的病态的兴奋点。
(3)理性对待自己出现的强迫思维
一般来说,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强迫性思维。此时应该对这种思维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试图中和这种思维,而应该及时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4)学会压力的自我管理和调试
正如前文所述,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诱发强迫症,因此学会压力的自我管理和调试是预防强迫症的重要途径之一。压力的自我管理策略有:承认你所体验到的压力、评价你的环境、考虑可能的应对策略、发展管理时间和资源的方法、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