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从定义开始:强迫症,一种以持续性、侵入性、不必要的强迫思维和反复的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心理障碍,不受患者自己控制,主观上认为这些行为是不必要的,但又无法摆脱。也就是说,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强迫的过程中,会有理性和感性两种心理因素的较量,最后通常是感性获胜。从这个角度看,摆脱强迫症的方法要么是增强理性,要么是弱化感性。但是这篇文章,我想从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方式看待强迫症,即强迫症中的共生关系。
共生,即为一种合作,只不过强迫症中的这种合作脱离了主体的主观意志和理性,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且对主体没有半点好处(经历过的都懂),但从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强迫症的本质。
这个共生关系中的两个主体是潜意识(本我)和强迫心理因素(以下简称为强迫因子)。从共生的角度,把人这个主体本身与强迫心理因素没有看作一个整体,而是分开,这是基于对每一次强迫行为的出现和发生主体都有清醒的认识。理智只是被掩盖,但并未被抹消。就是所谓的“这不是我,这是我的强迫症”。
这里加一张弗洛伊德意识冰山理论图解。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认为强迫症的产生过程是:强迫因子通过入侵潜意识强烈影响了意识,从而产生无法自主的强迫行为。行为也会对意识有逆向的作用,不断的强迫行为会被固定下来,就是习惯,然后自我的理性就受到了失控的潜意识和习惯强迫行为的双重夹击,强迫症难以改正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所以关键问题来了:强迫因子这个入侵者是如何攻下潜意识堡垒的?(这里默认强迫症不是天生的,也就是强迫因子不会一开始就在潜意识中)
本我(id),也就是潜意识产生之地,位于弗洛伊德人格三分结构论的最低层,遵循快乐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原始的快乐欲望,这一特征使得潜意识更容易被入侵。就是说,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和快感(其根源可能是人类原始的自我保护机制),一些心理因素和心理需求的满足自然可以实现这一追求。那么强迫行为的产生过程就呼之欲出:潜意识中存在某种心理因素、心理需求(介于个体的特殊性,暂不探讨这些心理因素的产生原因),这些不太正常的心理因素成为了潜意识堡垒的漏洞,而入侵者——强迫因子又满足这些心理因素的天赋(即通过各种强迫行为获得快感)。
所以本我与强迫因子的共生过程其实是一种入侵过程。本我不断交付主权给强迫因子,潜意识中越来越多的空间被强迫因子占据和主导,强迫因子则给本我满足快感的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强迫因子只提供了满足潜意识中心理需求的能力,并非直接提供快感,快感的最终获得需要主体实施强迫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强迫行为和吸毒有很多相似之处:开始时最快乐,但满足点会越来越高(快感的获得也越来越困难)也就是在强迫行为中越陷越深。很多时候,强迫因子在潜意识中占据主导,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使得主体的意识无法忽略,强迫行为就产生了。再通俗点讲,强迫行为的产生就是,强迫因子通过潜意识间接影响和控制了意识。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入侵者,因为它的进攻是裹着糖衣的炮弹,并且直接向人格中最隐蔽、最难防御的潜意识发动进攻。但与吸毒不同,我认为潜意识对强迫因子的妥协更为复杂。吸毒获得的快感是递减的,而因为心理因素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强迫行为获得的快感更具有不确定的特征。但是不同的强迫行为都是受强迫因子操控。
“入侵者抓住了你的弱点,向你发动进攻——你轻易就投降了。”
其实当强迫因子一旦占据堡垒(潜意识),快感的获得就更加困难。从共生的角度也很好理解,入侵者已经占领了基地就没有贿赂城主的必要了。
接下来就说说共生关系角度的解决方法。
说起来也很简单,就一句话(如果你认真看了上面的内容的话,可能也已经想到了),那就是,找到那个是强迫因子占据本我的心理因素(心理需求),然后粉碎它。怎么粉碎都行,压路机、液压机······总之哪个好用用哪个。
确实理性的力量不可忽略。以往我们通常采取理性压制的方法,就是开头所说的增强理性,弱化感性。但理性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于原始欲望的较量中,理性往往会占下风,再加之长期强迫行为的逆向作用,仅靠意识层面的理性似乎难以达到痊愈的目标。所以说,有时候敌人的方法更好用。用意识层面的理性渗透潜意识,粉碎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和诉求,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极端加之偏颇引起的。所以说,极端往往意味着错误。
就先这样吧。
(题外话关于下期:大概还是会写关于强迫症吧,这一章主要说了强迫症在心理层面的形成,下一章我打算写一篇关于行为的逆向作用。
(另:不知道各位觉得有没有必要加一些小漫画来辅助本篇文章的说明?(只附了一张图确实是在下偷懒了(逃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