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dashiji/y2021/104847.html小时候看常宝堃相声集,极爱里面的一个传统段子,《说三国》。不仅看,还到处找小朋友显摆: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妈都姓啥不?不知道吧?告诉你——周瑜的妈姓“纪”,诸葛亮的妈姓“何”。为什么?“既生瑜,何生亮”!当然,还有眼花缭乱的“三”系列,什么“三妻”“三驴”“三个不知所踪”……“三个不知所踪”只记得一个督邮了。——张飞张翼德看哥哥刘备受了督邮的气,抓过来就怒打。可是被打后,督邮也没报复,就这样悄没声地失踪了!当时想,不合常理嘛!张飞怒鞭督邮后来,总算明白了,这就是小说。如果论有头无尾的人物,四大名著里多的是。仅一个《红楼梦》,也有老多。比方二丫头。宝玉跟凤姐在为秦可卿送葬的路上,路过一处农庄。凤姐要去方便,便临时歇脚。到处逛荡的宝玉遇到了庄户家的二丫头。可就这一节,小说里再也没出现过这个姑娘。还有傅秋芳。这个更极端,在小说里她压根没正脸出现过。话说宝玉挨打,傅家派出两个老嬷嬷表示慰问。依宝玉的性格,不会见的,但知道傅家有女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恐薄了她,于是见了。傅秋芳,傅试之妹,身在暴发户之家,有才有貌,是年23岁,未婚。傅秋芳艺术形象这是涉及傅秋芳情节的第一处,也是大家最留心的一处。其实写傅秋芳还有一处,是在通行续本的第九十四回,好像因为不是曹雪芹原作,平时不被人注意:只见傅试家两个女人过来请贾母的安,鸳鸯要陪了上去。那两个女人因贾母正睡晌觉,就与鸳鸯说了一声儿回去了。紫鹃问:“这是谁家差来的?”鸳鸯道:“好讨人嫌。家里有了一个女孩儿生得好些,便献宝的是的,常常在老太太面前夸他家姑娘长得怎么好,心地怎么好,礼貌上又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儿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来了就编这么一大套,常常说给老太太听。我听着很烦。这几个老婆子真讨人嫌。我们老太太偏爱听那些个话;老太太也罢了,还有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的,偏见了他们家的老婆子便不厌烦。你说奇不奇!前儿还来说他们姑娘现有多少人家儿来求亲,他们老爷总不肯应,心里只要和咱们这种人家作亲才肯。一回夸奖一回奉承,把老太太的心都说活了。”傅秋芳的情节至此结束。傅秋芳人物形象对于这两个人的“有始无终”,有人认为是“闲笔”,有人认为是“伏笔”。先说说“闲笔”。在我们常见的《红楼梦》版本中,两个人物只出现过这一次,并没有后续情节。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曹公设置的“闲笔”,当然“闲笔不闲”。首先,它拓展了这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的社会背景,把笔触伸向了贾府外的社会空间。二丫头所处的农村,是贾宝玉很少见到的“另一个世界”,贫困但质朴,与玉粒金莼、等级森严的贾府恰成对比,难怪贾宝玉感到处处新鲜,亦很自由。而傅秋芳之家则代表了“穷人乍富”的中小官宦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傅秋芳的哥哥为了获取更好的发展空间,不惜牺牲妹妹的青春,只为向上爬,可以看出这个阶层的冷酷与无奈。二丫头艺术形象更重要的是,这“闲笔”对塑造贾宝玉有重要作用。贾宝玉是个“多情公子”,热爱一切青春美好的女子,当然属“好色而不淫”的那类。看到二丫头转纺车,他觉得好看;二丫头转眼跑掉,他“怅然”;离开时又遇二丫头,他“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这些心理的小细节,把青春期的少年心思刻画得极端真实,连“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的文字都连带着有无限的惆怅!而傅秋芳一节,亦在强化贾宝玉性格的主要侧面。贾宝玉是有青春期独有的“强迫症”的,这一点黛玉也有,把它称为特殊年龄段的“洁癖”也行。在他眼中,男人最下,女性中青春人物最上。他忍着厌恶去接见傅家的老嬷嬷,因为他崇敬青春尚未完全逝去的傅秋芳。不仅如此,第九十四回出现的傅秋芳,还起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紫鹃听到鸳鸯的介绍后,开始为黛玉的婚姻担忧。总之,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这两个人物在表现人物与环境上有作用,虽属“闲笔”,其实不闲。贾宝玉艺术形象再说“伏笔”。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世人公认。所以有人相信二丫头也好,傅秋芳也好,肯定不是《三国演义》中督邮那样的“工具人”,她们肯定会在八十回以后出现的。仿佛在迎合他们的愿望,一个新版本的《红楼梦》出现了。这个版本叫《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又称“旧时真本”。在这个版本中,宝玉离家出走后,沦为乞丐。在走投无路时,又遇到了二丫头,并被其收留了一段时日。而据称傅秋芳也出场了,为救投入狱中的宝玉也尽了力。可惜悦华实在看不下去,没有翻到这一情节。“真本”的出现对二丫头和傅秋芳的命运走向做了交代,也照应了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留下的伏笔。但这并没有满足悦华长久以来的阅读期待。从二丫头那一段照应文字看,悦华认为,太简单“粗暴”,缺少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缺少含蓄蕴藉的情味,仿佛就是在为完成一个结局而应付公事。假如这样,还不如让《红楼梦》永远停留在前八十回,让二丫头和傅秋芳的故事没有结局。《红楼梦》剧照对于“旧时真本”的真实性悦华没能力考察,也无意作辨。只是把《红楼》当小说来读,评价的标准也只能是其文学性。所以,即使找回了丢失了的后多少回,有人也可能像金圣叹腰斩《水浒》那样重新斩去后半部分。——宁可让二丫头、傅秋芳像督邮那样有始无终,也不能给她们一个潦潦草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