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迫症的五个常见误解
1
强迫症患者勤洗手?
反复洗手是强迫行为的一种表现,但只有约25%的患者有这样的行为。类似的行为还包括反复检查水龙头、锁、电灯开关等等,而这些行为仅仅在30%的强迫症患者中出现。换言之,并不是所有勤洗手的人都患有强迫症。图
Giphy
2
强迫症患者都有洁癖?
许多人常将强迫症与“热爱整洁和干净”划上等号。事实上,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常伴有频繁、不安且无根据的想法。强迫症患者有时候会追求整洁或对称性,而难以忍受的潜在焦虑会进一步加强这种行为。3
重复做同一件事就是强迫症?
并不是所有强迫行为都肉眼可见。约有25%的强迫症患者,他们的强迫行为是完全隐蔽的“内心戏”。这些行为包括思维反刍、祈祷、压抑或者合理化强迫行为、在心里数数,或者逃避某些场景或地点。4
强迫症对于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别以为患有强迫症会让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事实上,强迫症一点都不好玩: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强迫症列为“十大衰弱疾病”之一。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因为患病而失去收入,使得生活质量下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5
强迫症只会影响成年人?
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是20岁,但是青少年甚至是年仅4岁的幼儿,也可能患上强迫症。对幼儿进行诊断非常困难,因为重复性行为有可能是儿童发育的正常阶段。总之,具有一定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不说明他们患了强迫症。
他们仅仅是具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具有墨守成规、注重细节、力求准确、苛求完美等特征。这些人出于追求完美或注意细节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
强迫症患者无法接受强迫想法,一旦脑海中出现强迫想法,他会想要去控制、摆脱,可现实是,这种症状并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他越想要去控制、摆脱,越难以摆脱,甚至症状还会更加明显。而正常人是能够控制强迫行为的。但强迫性人格特征不能诊断为强迫症,因为具有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人并不认为种种强迫性人格表现是不合情理的,不会有抵制这些表现的内心冲突。
相反,不管表现为何种强迫症状,都会感觉到这种症状异常,并努力抵制,但又徒劳无功,于是感到焦虑和痛苦,并因此使生活质量、学习成绩、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受到明显甚至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才是强迫症。
就是说,如果因为自己的强迫行为和观念感到非常苦恼,并因此影响了正常生活,才可能是强迫症。
不过,强迫性人格特征却是多数强迫症患者的人格基础,所以,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一定要注意预防强迫症发生。来源: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