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几分钟完成简单的强迫症筛查问卷,即可初步预测个体是否存在强迫症状,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建议,当一些强迫症状造成个体巨大痛苦或明显影响个体生活质量时,以下问题可在临床上辅助诊断强迫症:
(1)您是否过多的清洗或打扫?
(2)您是否过分的检查东西?
(3)您是否被一些困扰的想法缠身却又无法摆脱?
(4)您日常的一些活动是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5)您是否担心把一些事需要以特定顺序或特定模式来完成或您对一些脏乱的东西感到很烦恼?
(6)以上的问题让您苦恼了吗?
如果肯定的确认了上述问题之一,那么应该进行下一步更为正式的诊断过程。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必须有时间的限制,比如,一天之中超过1个小时,或者这些强迫观念或行为导致个体承受巨大的痛苦或造成功能受损。强迫症状需要符合临床表现中的5条特点:
(1)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在大多数天数中表现。
(2)强迫观念(侵入性观念,表象,或怀疑),表现为重复,持续,不情愿,并致大部分患者巨大痛苦。
(3)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的行为或由强迫观念所致强迫行为。
(4)通常存在反强迫(即使一些患者反强迫强度较低)。
(5)强迫行为本身不愉快,但能缓解内心焦虑痛苦。
一些患者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为强迫症患者,或者是由于强迫症所带来的病耻感,可能会以一些皮肤症状(过度清洗)、生殖器或肛门症状(过度清洗或检查)、普通应激事件(如,由于一些强迫性缓慢行为导致经常迟到,而致失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染上HIV等原因就诊。
强迫症往往是不易发现的,因为患者认为他们的一些侵入性想法或表象过于耻辱(比如,见到或看到4路公交车,就会立即联想到死路;或患者一见到异性,大脑内就会闪现男女淫秽的画面,让自己苦不堪言。),患者因怕被误解或被报告给社会服务部门,往往拒绝向医生透露这些具体内容。
当强迫症患者内心感到「舒服」或「恰到好处」时,其强迫观念得到缓解时,可停止反复进行的强迫行为,久而久之,以后将花更多的时间才能缓解或无法缓解,所以,对于理解和理解强迫症,最关键的不是其行为,而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回避行为是强迫症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常常回避能够激发令人生厌的强迫思维的出现,比如,怕脏的患者,往往避免到肮脏的公共场所,如避免使用公共厕所,或避免接触马桶座,门把手,或者他人使用过的水龙门;将所有锋利的物品或刀具藏起来;若担心自己成为恋童癖,会确保不会与儿童独处或抑制脑海中与儿童发生性行为的想法。
同时焦虑还与强迫症的情绪问题有关,比如厌恶(尤其是怕脏),羞愧感(尤其是伴有一些禁忌想法,例如与性或恋童癖的观念),以及痛苦感。
鉴别以下疾病
1.囤积癖
「囤积癖」也被称为「囤积狂」,被认为是强迫症中强迫行为的一种表现,囤积症是过度的收购或收集物件,即使这些物件没有价值或存在危险性等,并极大的影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痛苦和压力。但囤积癖不同于强迫症,目前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囤积癖患者更多的是逃避所拥有的东西做决定,而不是一种强迫症。
目前研究认为,囤积癖的犹豫不决和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量有关,应该与强迫症相区别。
2.恐惧症
强迫症还需要与恐惧症相鉴别,恐惧症患者也感受无法控制自己,觉得自己的一些回避行为与强迫症一样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恐惧症担心的为外界客观的的事,而非自己的强迫症状,也不存在反强迫。此外,恐惧症有客观的对象,完全回避恐惧对象后,其焦虑和恐惧会完全消失,而强迫症害怕的是一种可能性。
3.精神分裂症
还需要与精神分裂症想鉴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主动控制愿望不强烈,且自知力缺乏,思维联想和思维逻辑障碍,以及幻觉妄想等突出表现。
4.抽动症
抽动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强迫行为,但抽动症患者有强迫行为而无强迫观念,但如果是在一天中特定时间或一定次数,或以特定的顺序来响应强迫观念所致的行为,并以缓解内心的焦虑的行为或伤害事件的发生为目的,这可能考虑为强迫行为,而非抽动症。
5.孤独症谱系障碍
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也可常见强迫症症状,但与无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者相比,这类患者更常见重复,囤积,触摸,拍打,自我破坏性行为等,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中,其过度的刻板行为,坚持同样的模式和僵化的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语言和行为有仪式化的模式。
这些都容易与强迫症混淆,但是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并没有反强迫症的现象存在,也就是说,患者并不像强迫症患者那样,努力的想摆脱这些行为,但是却无法克制这些行为的产生,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些的意识和行为的对抗。
6.脑器质性疾病
在极少数情况下,强迫症症状可由一些器质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比如,脑肿瘤,Sydenham’s舞蹈症,Huntington’s舞蹈症,额颞叶痴呆,额叶或颅底脑损伤并发症等。
7.PANDAS
同样,发生于儿童中的一种类型强迫症也较少见,被称之为「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科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PANDAS:熊貓症候群),为儿童因链球菌感染而引起强迫症急性发作,可能为链球菌感染后在基底神经节自身免疫抗体介导所致。
8.其他
最后,常见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也需要与一些冲动行为相鉴别,比如与直接满足感相关的购物,赌博或性反常行为。
医院
三门峡市精神卫生中心
(订阅号)
办公室1:-
办公室2:-
医保农合办:-
心身一科:-
精神科一区:-
精神科二区:-
精神科三区:-
长按下图指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