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异化沟通方式”。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但是有些沟通方式缺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彼此心中的爱。又要说起我和我妈,在我离家去成都上大学以前,我和我妈都是重度暴力沟通使用者,每次对话好像都是在比谁说话说的狠,那时候我们大概都觉得说话说的狠的人,就能成为胜利者。每当我成绩不理想时,我妈会用生动形象的东北方言说:“一天天五迷三道的,不好好学习以后你就当破烂儿吧!”其实她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关心我的成绩,背后的含义是,我很怕你上不了好的大学,以后不能有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去承担自己的生活,会很辛苦,其实有一种很深刻的担忧在里面,但是乍一听她的话,你根本听不出来。我当时还小,听到就很上火,愤怒的火焰烧到头顶,就冒出来一句:“那也不用你管,我死了都和你没关系!”我妈听到这话也是差点气绝,坐在沙发上,随手抄起脚边的拖鞋就能扔我脸上。嗯,不欢而散。类似于此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叫做“异化的沟通方式”,虽然语言本身的目的是想传达爱意,但是具有强大的负面影响,它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造成了彼此的疏远和伤害。那么,是什么蒙蔽了爱?书里大概分了下面几类。1、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指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么他就被看作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你就是个破烂儿。”“这是不合理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我们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么就是老师太过分了,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是谁,他有怎么样的错误,而忽视自己和他人需要。因此,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评价别人了,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我们会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出主张,只会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对方接受批评,做出了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者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例如现在很多人谈恋爱久了以后,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对方没有变,只是在谈恋爱之前,对方在迎合你,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让步罢了。我们在进行貌似客观的评价的时候,实际上就进行了分类和评判,而分类和评判背后,就是暴力。其实不论语言、精神、身体暴力,还是家庭、爱人、朋友之间,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的责任归咎于对方。2、进行比较进行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这种评判简直贯穿我们的人生,家长一直在把我们和别的小孩做比较。幼儿园有不找妈妈的乖小孩,小学有科科满分的少先队大队长,初高中有不早恋成绩优异的能上北大清华的别人家小明,大学有年年拿奖学金勤工俭学的别人家那谁,工作以后有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在比较中,我们每个人都是loser。在此建议,如果谁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和他人做比较。3、回避责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任。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经常听到“不得不”这个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这种表达方式就巧妙的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这个短语也经常听到。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其实这种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这句话表达的情感根源是希望对方按我们的期待来生活。我们经常根据一些理由来行动,当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其实就是在回避责任。(1)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2)其他人的行为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去。(3)上级的命令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让我做。(4)同伴的压力为什么要抽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5)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个丈夫,还是一个父亲。(6)无法控制的冲动为什么我有了女朋友还和别的女孩暧昧?因为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其实我们是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的,只要勇敢的承认自己做了选择就可以了。我们是自己的主人,一旦意识不到我们自己的行为是自己做的选择,我们就成为了暴力沟通的危险角色。4、强人所难在我们的社会中,强者经常用这样的手段。对别人的要求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例如父母、师长经常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并且让他们循规蹈矩。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最常见听见父母说:“你都三十岁了还不成家立业,我心里放不下。”隐含的意思就是,你不按照我的期待生活,你就是一个让父母担心的坏孩子,对你的惩罚就是无尽的良心谴责,父母试图通过惩罚让我们感到后悔,并重新按照他们的期待生活。但是我始终觉得,一个人追求幸福,他不应该是为了逃避惩罚。在这本书里,作者将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爱就被蒙蔽了。作者鼓励我们观察自己和别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听别人的感受,不道德评判、不进行比较、不回避责任,不强人所难,用更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并不很难,姐妹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参考一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