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人:郭会伦
文字编辑:贾佳
本节主题:精神分析的由来
及IPA的历史与现状
(问答一)1.尼采的疯说明了什么?
尼采的疯是典型的解离障碍。所谓解离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平常是这样子,受到强大的刺激之后是另外一个样子。有经验的人可能会往他的退行当中去想象,他可能是在幼年的某个时期遭受了比较重大的变故,比如说分离、虐待等一些重大的经历。
(图片来自网络)
2.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可以互通互用吗?
我觉得真正治疗的时候,其实不太好说什么疗法,因为真正去治疗的时候,起作用的是治疗师这个人。我觉得不好说互通互用,但我认为都会帮到咨询师这个人。
如果说你能够很好的对来访者做动力理解,然后你又去使用认知治疗的那种框架、操作这也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我是没有做过的。但我知道大家熟悉的徐勇徐老师,他是一个精神分析出身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3.为什么精神分析非常重视性发展情况?
这个话题就太大了,“性”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基础,当然这个“性”不是成年性欲性交的性,它指的是活力,所有人类的活力都来自于“性”。
比如说人天生有哺乳的欲望,那么她就要为了获得乳房去挣扎,她要去做很多努力。人获得了哺乳跟成年之后要获得很多很多爱甚至是事业的成功,这都是有一个内在生命驱力的作用。
所以“性”的发展贯穿了人的一生,幼年时候是从无到有,老年是从有到无到零,可以说任何维度都可以谈,但其中有一个维度就是生命的驱力在变化。驱力一变,他的应对、产生的影响,环境对他的反馈都在变,而最根本的线索就是性。
从这点而言,到现在为止,其实精神分析越来越不排斥弗洛伊德的性驱力理论,只不过大家也开始很尊重关系学派,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4.有老师说后现代流派是精分基础,我认为不对。郭老师讲讲吧,比如后现代的焦点,有很多理念和精神分析不一致。
先说说后现代的那些人,史托楼罗、罗洛梅,他们存在之后就出现了后现代。而这些人首先都是分析师出身,被分析的。他们的有一个思想叫治疗没有主体间,没有主体客体,治疗是双方的。他们说的这个都是对的,因为都是事实。
我可能更熟悉的是经典理论弗洛伊德这一派,但我也会觉得我受到来访者的影响非常大。那谁是主体呢?他们建立的很多新的设置、新的疗法尤其是后现代。我觉得他们的理念让人很感动,比如说他们提出了无思无欲。
无思无欲的治疗师的治疗工作要做到,很纯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