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我没得抑郁症,爸妈还不相信,这次多亏你帮我纠错,谢谢了。”近日,在县中医医健集团三院院区临床心理科,16岁的欣欣(化名)向医生易鹏程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原来,欣欣常常因为没有做对题目而心烦气躁,会忍不住发脾气、嚎啕大哭,甚至出现抠挖手掌、用拳打墙等自残现象。父母医院,均被告知是抑郁症的表现,需要住院治疗。由于无法忍受病房制度的约束,欣欣住院没几天就“逃”回了家,也拒绝去学校上学。后来,欣欣断断续续地服用安眠药和抗抑郁药近半年,但病情始终没有好转。一次偶然的机会,父母带着欣欣来到易鹏程医生处就诊。在刚刚接触时,易鹏程本想和欣欣聊聊发病时的表现和感受,不料却遭到了“嫌弃”:“每个医生都问这些,我都讲了很多遍了!”随后,易鹏程耐着性子继续和欣欣沟通,仔细询问病史,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后判断:欣欣得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强迫症”!“通常,抑郁症会出现连续2周长时间不开心、情绪低落、愉悦感丧失等情况,但欣欣的不开心是因为心情烦躁,觉得药吃下去没有效果,担心治不好引起的。”易鹏程说。交谈发现,欣欣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会利用“数独”这种高脑力劳动的方式来缓解烦躁,与抑郁症的症状明显不同。加上欣欣过于苛求完美,存在强迫和反强迫的表现,比如做一道数学试题,欣欣必须%有把握才会下笔解答,否则就反复检查、验算,在草稿纸上写了擦、擦了写,失去控制进而引发用手锤桌子、用指甲挖手掌等自残行为。所幸,经过一段时间正确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欣欣的病情明显好转,能主动和医生坦诚交流,也喜欢去学校上学了。对此,易医生提醒患者家属:很多精神疾病的症状有相似性,有的症状背后还有深层次原因,需要医生认真鉴别和家属的仔细观察。通常,门诊看病留给患者和家属反应、回答的时间有限,需要彼此密切配合,做到不漏报、不隐瞒,才能帮助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准确做出鉴别诊断,及时给出适当的治疗方案。象山二手房、新房,买房更优惠
小花转发告诉更多的人!
来源:中国象山港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z/1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