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家庭教育专题云课堂丨马敏老师如

                            

原创马敏—区教育局路桥妇联

家庭教育

路桥区家庭教育微课堂

上周很荣幸邀请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

台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路桥区名师、心理健康高级教师

马敏老师

为大家带来一课

《如何识别、排解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收看由路桥区妇联和路桥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家庭教育云课堂”。

今天我跟大家聊的内容是“如何识别、排解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抑郁这个词大家大概都知道,但是关于抑郁这个内容,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了解。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聊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抑郁;二是如何识别孩子的抑郁倾向;三是孩子的抑郁是怎么来的;四是如何排解孩子的抑郁倾向。

01

一、什么是抑郁?

好的,首先说说什么是抑郁。大家平常的理解,抑郁好像就是心情低落。实际上按照最新的国际标准来讲,抑郁主要是分成四种情况。常规的抑郁呢,分成两种,一种我们把它叫做急性抑郁,学名叫重性抑郁;还有一种叫什么呢?叫慢性抑郁,学名叫持续性抑郁。

那么,这两种常规的抑郁是什么状况呢?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突然之间开始心情、情绪低落;第二个方面是,对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的感觉;第三个方面是,睡眠会出现问题,有的是睡不着,有的是睡眠过多;第四个方面是,在短期内有可能会出现体重的突然增加或者突然降低,饮食、胃口会受到影响;第五个方面是,平常做点事情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或者做个决定都比较困难;第六个方面是,思维比较消极、过于消极,然后出现的是什么呢?内疚、自责、失望、绝望。另外,重性抑郁、急性抑郁还会出现一些自杀的念头。

慢性抑郁和急性抑郁的状况是差不多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急性抑郁是突然之间发作,一天当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这种状态,持续两周就叫急性抑郁。持续性抑郁是什么?它不是每天都是这样的,它偶尔有几天是好的。就是说,它有几天心情是好的,有几天心情是低落的,但是总体上的心情不好,但它不是每天大部分时间是这样子的。成年人出现这样的情况两年,儿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年,就达到诊断标准,这个叫持续性抑郁。这两个就是我们常规在讲的抑郁。

还有两种抑郁,一个是青少年抑郁,学名叫破坏性心境失调,它比较特别,跟我们常规的抑郁比较,多了一个东西,就是它经常发脾气。所以,成年人的抑郁和青少年的抑郁比较起来,有比较大的区别,成年人的抑郁往往是心境低落,就是说,这个人发不了那么大的脾气了,整个人觉得自己也没什么用,也没什么劲道,提不起精神来,然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内疚、自责、失望、绝望。但是青少年抑郁是什么呢?青少年抑郁有一个非常大的表现,它会发很大的脾气,所以叫破坏性心境失调。在发脾气的过程当中,除了发脾气以外,其他的时候心情相对来讲比较恶劣,或者说比较低落,是这么一个情况。

还有一种抑郁叫什么呢?还有一种抑郁是,专门是女性的抑郁,叫经前期烦躁。经前期烦躁障碍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月经来之前一周,还没有来,之前一周开始莫名其妙的烦躁,情绪不容易控制,容易发脾气,然后月经来了以后这个稍微好一点,等到月经结束一周后,这个烦躁过程也就过去了。然后,它每个月都会是这么一个循环,叫经前期烦躁障碍。

所以国际标准里面,抑郁主要分成这四种情况。当然,抑郁除了这四种情况以外,还包括一些躯体疾病(比如甲状腺疾病)导致的抑郁,某些药物、酒精、毒品导致的抑郁,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主要是前面说的四种。这个是抑郁,大家稍微了解一下。

02

二、如何识别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

识别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可以从通过以下几种状况去观察:

第一种状况是,孩子最近特别容易发怒,语言上的、行为上的,而且他的这个发怒,他的这个脾气暴躁,跟他所接触的情境刺激,它不成比例,就一点点小事,他发很大的脾气,一周超过3次。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刺激他,就一点点,对正常孩子来讲,绝对不会发脾气,或者说要发脾气也不会发的那么大。就是说,给别人的感觉这个脾气发的有点莫名其妙。然后,在发脾气间隔的这段时间里面,也是易激惹的,容易生气或者处在坏心情当中,或者有的孩子他是低落的。

第二种状况是,孩子突然之间,持续的几天整个人低落了,就没劲道了,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或者不愿跟别人交流,这两个里面有一个;睡眠也受到影响,要么睡得过多,要么就是说睡不着了;体重也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短期内,体重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还有其它的,对自己没有信心,内疚、自责、失望、绝望。总体上来讲,这个人没精神了,提不起劲来。

第三种状况是,孩子近期大部分时间或者说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它处在一个低落的状态。也就是说,它不是连续的,每天都是这样的;也不是说每天里面所有时间,都是低落的状态,他可能有几天还好,有几天低落了,或者说在一天在当中,上午是好的,下午有点低落。低落了以后,没有兴趣了,不愿说话了;然后,睡眠要么睡得过多或者过少;吃饭要么吃的过多或者过少;同样的,对自己没有信心,内疚、自责、失望、绝望。总的来讲,就是整个状态比较低落,闷闷不乐的、兴致不高的、没什么动力的,做事情可能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

家长如果观察发现,孩子有类似的状况,那么孩子可能有早期抑郁倾向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03

三、孩子的抑郁是怎么来的

我们中国人的抑郁,80%以上不是遗传来的,原发性的抑郁很少,绝大多数的抑郁是继发的。那么,抑郁是什么问题继发呢?主要是焦虑(不必要的、过分的担心或害怕)继发的,当然还有其实心理疾病继发的,比如强迫症等。道理其实很简单,焦虑水平高,这个人就很着急,像个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怎么弄、怎么弄”,焦虑的时候还在想办法怎么解决,但焦虑实在是时间长了,没办法解决,那么他当然就低落了,他就会往抑郁走。强迫症继发抑郁也是一样的道理,强迫症是这个人脑子控不住了、脑子不好使了,当这个人后面明白原来是“我脑子不好使了”,时间一长,他就觉得“我这辈子完了,怎么搞都搞不好了”、“我这辈子没戏了”,整个人就低落了。

那么,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孩子焦虑水平太高,焦虑时间长了以后,他会暴躁,脾气发得大,因为他没有办法去缓解这个焦虑,就暴躁了。当然,胆子特别小的、特别内向的孩子,他们焦虑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不敢发脾气,他们往往会低落,这些孩子的焦虑往往会继发出来重性抑郁或者持续性抑郁。

那么,孩子的高焦虑是怎么来的?其中,环境因素占很大原因,尤其是养育环境。比如,家庭环境比较恶劣。父亲是暴躁的、母亲也是严厉的,整个家庭里面吵吵闹闹、打来打去。孩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肯定担惊受怕,特别焦虑。再比如,一些不当的养育方式。养育走极端,有的时候宠溺过度,有的时候严厉过度;或者在某些方面,如生活上,宠溺过度,在某些方面,如读书,严厉过度。父母养育过程中要求过高、过多、过细,孩子就会有很不必要担心或害怕,怕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这个就是高焦虑。

孩子焦虑了以后往抑郁方向发展,说明父母亲的养育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说明养育过程中,父母把孩子压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把孩子压到没有希望的程度,压到绝望的程度,无论是父母的要求,还是父母的脾气,还是其它各个方面,让孩子觉得“我就没有希望了”,所以孩子从焦虑快速地继发成了抑郁。孩子因为小嘛,她没有办法,她根本就不知道我这个爸爸或我这个妈妈,是这么暴躁的。她也不知道,为什么“父母从来不会考虑到我的感受,也不来听听我的想法,然后你都是对的,然后我必须要怎么样,我被你打了,我还不能哭,我哭出声来了,你可能打的更厉害,然后你还跟我讲‘我为了锻炼你要顽强,要坚强’”。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发现“这个状况改不了”,所以她会抑郁。如果孩子觉得这个事情父母可能还能改一改,她一般是焦虑,当她焦虑到后面,她发现没戏了,“我这辈子估计就完了,就被他们整死了”,这时候她就抑郁了。

04

四、如何排解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

那么家长如何排解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呢?

1.家长要作出一些改变

前面我们了解到,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抑郁倾向,就是因为家庭有一些问题、父母养育有一些问题,把孩子养的特别焦虑。所以后面要缓解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阻断孩子的问题往更严重的方面发展,父母亲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对待孩子比较粗躁的、或者打了骂了的父母,平常要控制住自己脾气,对孩子温和一些、宽容一些;以往对待孩子过度严厉的父母,平常要求要降一降,给孩子的压力要控制在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就只能挑20斤,你不能非得让他挑斤。实际上,父母的养育方式只要作出一点点改变,孩子的焦虑就会明显降下来。孩子的焦虑缓解了,她的抑郁也会得到缓解。

2.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抑郁倾向的孩子,情绪低落、“觉得自己没戏了”,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的确确感觉到自已没有用,“我读书嘛读不好,家长天天说我这个没有用,这个不够聪明,这个不够认真”;“我考试考的不好,老师还要批评,‘上课还不认真点’”;“我是干这个也干不好,干那个也干不好”。抑郁倾向的孩子本身就不自信,觉得自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如果现实当中带给他很多的挫折,那么他的抑郁缓解不了。所以,家长不能让孩子有太多的挫折,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学习上的、人际交往关系上的困难。

3.多带孩子出去社交、购物、游玩等活动

尽管有抑郁倾向的孩子独处可能感到更舒服,但离群索居令抑郁更糟糕,参与社交、购物、游玩等活动能够获取一些愉悦或乐趣,这样可以打断孩子持续的低落状态或坏心情。孩子开心一点的时间多一些、再多一些,低落的时间慢慢地就会少下去。

4.要让孩子有规律的去锻炼

尽管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很难有动机去锻炼,但规律的锻炼可以帮助应对抑郁。大部分类型的锻炼,比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疲乏、提升心境,改善睡眠。

5.常给孩子一些正性的鼓励

有抑郁倾向的孩子不自信、不开心。如果父母每天给孩子“说好话”,多讲讲一些鼓励的、期待的话,常常给孩子的正性情绪“加加油”。这样做既是一种正性能量的传导,又是一种能够让孩子的积极情绪多一点、持续的时间长一点的好方法。

在孩子抑郁倾向的早期,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上一些方法帮助孩子缓解。但是,如果要想让孩子彻底摆脱焦虑等其它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还需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示。谢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原标题:《“双减”家庭教育专题云课堂?丨马敏老师:如何识别、排解孩子的早期抑郁倾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qpzzz/13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