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大宝越来越欠揍了,总是喜欢乱扔东西,前一分钟才收拾干净的房间,后一分钟他一放学就弄得杂乱无比;书柜里的书,拿了之后不知道怎么放回原位。
衣柜里叠的整整齐齐齐的衣服裤子,他就乱拉拽,只要他动过就弄的一塌糊涂;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课桌,他做完作业就弄得乱七八糟。
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他说一次改一点,过两天又重复犯同样的错。对于一个有强迫症的妈妈,大宝这种“邋遢大王”的行为实在令人生气!做事条理性太差,分明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弱的表现。
01针对大宝这种屡次犯错不知悔改的行为
原因一:惯性思维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必不可少的,犯错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的必需品。孩子犯错不奇怪,重要的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超过三次,并且犯错不承认,或者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这就是产生了一种惯性思维的犯错。
当这种屡教不改的错误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的习惯以后就会不自觉地去犯错。当孩子同一种错误不停的屡教不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种对错误的心理依赖,从而下意识地去犯错。
这种惯性思维的犯错,一旦形成一种习惯,孩子对是非的明辨能力就会越来越低,就会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原因二:自我管控行为
孩子对于错误屡教不改,屡次出现同样一种错误,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孩子受年龄的限制,对一些是非对错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在他分析事情的时候,往往用自己的方式来决定对错。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道德仁义,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对与错。孩子的自控能力与他的年龄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善,致使孩子用右脑来思索问题,右脑又被称为情绪脑,所以右脑控制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依照情绪去做出选择,错误也会屡次出现,所以说孩子屡次犯同样的错误和他的自控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原因三:表达自己的不满
还有一种孩子屡次犯错的行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孩子屡次犯错的行为,不仅会在人际关系上,还有他自我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孩子心里积压了太多的不满情绪,导致这份不满情绪,长期的在心里面积压,致使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都处于焦虑的情绪中,也就导致了孩子叛逆情绪的慢慢滋生。而犯错的行为只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
孩子屡次犯错会使家长焦躁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去责骂孩子,这种暴力式的教育对于屡次犯错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把问题激化。使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来,还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02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纠正
第一、教会孩子正确的认知
在面对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犯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一种现象,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错了,不去改正。
屡教不改的犯错将会成为一个魔鬼,慢慢吞噬孩子的心智,使孩子迷失在错误的环境中无法自拔。当孩子犯错时要学会正视这种错误,了解错误背后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找寻正确的解决方法。
提高孩子对错误的认知,孩子需要自己去辨别对与错,这样才能在遇见事情的时候,避免错误的出现。
孩子正确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对别人的认知,同样也是自我反思的一种习惯,可以有效地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时,孩子的应对是否还会重蹈覆辙。
第二、父母的理解
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问题上,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屡教不改的犯错行为,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
家长的理解和包容可以使犯错的孩子在心灵上得到一个稳定的情绪,也能让孩子减少再次犯错的行为。
父母在第一次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和解决的方法对孩子对错误的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当家长发现孩子犯错时,不是无端的责怪和打骂,而是有耐心的沟通交流,让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信任,去改正错误,避免再一次发生同样的错。
第三、树立规则
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这个规则的产生和实施会引导孩子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规则的产生不仅仅是约束孩子,更多的是关爱孩子,对孩子犯错也有法可依,使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可不为,它也是保护孩子的一道防线。
当父母和孩子一同制定出规则时,父母遵守规则去执行规则,孩子才会效仿父母去遵守规则,这样树立规则才有它的意义。
规则的建立不只针对孩子,而是一个家庭,这样才能使孩子生活在一个有规则的家庭里面才会培养出一个有原则的孩子。
风轻教育寄语:
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犯的错误类型也很多,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犯错误的行为,不要去跟孩子一般计较,从小建立他们的规则意识,去避免孩子屡次犯错。
家长和孩子产生共情,换个角度思考,其实犯错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帮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对于孩子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