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人看的。”
媒体:电影中有一句袁泉的台词是“这个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这句台词是有心的吗?
程耳:其实不是有心的,一方面他是一个调侃,我也注意到,在上海和南京,和观众一起看的,其实每次演到这个地方观众都会笑,这是其一,其二呢,袁泉和闫妮说这段话的时候,他是上个世纪,也就是他们说的下个世纪的人,也就是现在在看电影的人。
媒体:在葛优和章子怡车上的那段戏中,葛优说:“你是真不把我当流氓”,这是在保留葛优自带的幽默风格吗?
程耳:其实我们都是有严格按照剧本上来演的,没有说特意要保留谁的风格,车上的那段戏也是按照剧本上演的,只是他一说那些词吧,就除了台词本身的幽默,又有了他自己的风格。
▼
“导演您是一个很拖的人吗?”
▼
媒体:从我们知道拍摄这部电影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了,您在拍电影的过程中是一个很拖的人吗?
程耳:其实不是拖,我们拍的时候是拍摄不到5个月,拍摄期大概四个多月,这个速度还可以,但是呢,确实我们在14年的3月份就全部拍完了,但是后面的事情确实有点慢,主要有两点吧,一呢,就是大家看了这部电影,剪切上确实难度很大,不是那么好剪,因为结构来说比较庞大,叙事上宏观的微观的东西也很多,所以我剪,一直在剪,在不断的调整,第二个原因,我们在技术上,包括画面,声音,音乐,整个方方面面,我们是以一个非常严苛的标准在做,希望做的好一点出来,我也看到网上有一些评价,说这个导演强迫症快晚期了,就说音乐,作曲全都做完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可能也不差,都在一个水准以上,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然后又找了一个作曲,又重新做了一遍,做好了挑,挑完了之后还是觉得不满意,包括片头的钢琴和袁泉的卡门,是在这两遍作曲之后我还是觉得不满意,又找了一些音乐,采样,剪辑,确实耗费精力比较大,音乐只是我举个例子,虽然这次确实是有点慢,但是就一部电影来说,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电影来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速度。可能比正常稍慢一点,但现在大家都觉得特别慢的原因是现在周期是越来越快的,因为成本特别大,首先是一个资金成本的问题,其次是宣传的档期,上映的档期,前两天刚听说,刚刚关机的电影,想赶情人节档。就是大家要求不一样。
▼
说到剪辑方式
图中文字摘要:
导演非常认真仔细的回答每一位媒体和影迷的问题。
▼
媒体:您的这种剪切方法,倒叙,插叙的经常是让人有些带入不了剧情,我是看了第二遍才看明白,感觉这是一部质量很不错的影片,所以想问,是不是需要考虑下普通观众的观影感受。
程耳: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我也经常在思考,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个剪辑方式,第二个层面,如何用这种剪辑方式去和观众达成一个共识,第一个问题,对于这样的一个剪辑方式首先是我创作的本能,其次,至于为什么要时间线打乱,就是说,其实你可以选择去描述一个东西,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在我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我们一起思考这个东西。他是两种方式,就是讲述一个东西,还是思考一个东西。因为当你把所有时空切断之后,你把生活的横截面,直接罗列到一起的时候,他除了在讲述之后,他会有思考,其实我在拍的时候,尤其是剪切的时候,我在不断的思考这个东西,就包括前面为什么我剪辑那么长时间方面,因为他确实需要反复在思考,这是一方面,我也可以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回忆往事,不可能是说,从一出生开始,上小学,初中,大学,其实我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一会想到这,一会想到那,我觉得这个其实是特别像的。第二个问题是,愿不愿意为了票房,调整这个方式,因为咱们是电影,已经上映了,做一些更真实的交易,因为电影,宏观的讲,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电影究竟是需要跟多的高票房,还是偶尔也需要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电影,就是价值究竟怎么去权衡。不光是你提问题,包括我,华谊兄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最终是老板投入很大财力去这个个,因为我也没有结论,我只是宏观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高票房的电影,很多电影的票房都很好,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有很多他的独特性,那么宏观来看,否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都有存在的必要,我需不需要,为了也去争取票房,而去改变我剪辑的方式,其实你只提到剪辑,其实不光是剪辑,包括我所有的东西,表演的东西,制作的东西,和我们表达讲述的方式。我们要不要改变自己去争取票房呢,这是一个问题。那么对于我个人来说,首先,第一个小问题来说,我可能不是那种今天拍一个喜剧片,明天拍一个警匪片,后天又去拍一个,我能够做的,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你让我在我能做到的事之后,做,我不一定能做到,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你让我改变,我不一定能做到。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观影品味,来适应?”
媒体:主流的观影人群是年轻人,现在比较喜欢直率,粗暴,这种短平快的风格,不知道您刚才的话的意思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观影品味,来适应?
程耳:关于要不要改变电影群,其实借用你说你第一次观影感受不好,当你看第二遍的时候观影会更好,我相信将来你一定还会看第三遍,当你个人看过三遍之后,不能说你个人有所提升,我觉得是会有改变的,就是对于电影的观摩和审视,起来变化,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既然能做到一个高度,我们就要坚持这个高度,因为只有这个高度存在着,才能带动说普通观众也好,年轻人也好,他们渐渐的进步,如果就我去迁就他们的,因为高是我们,真正把电影能够做到有高度的也是可贵的,我觉得既然能够拍好,就不要再去往下就了。这个市场,观众和创作者,他是相得益彰的东西。当我越坚持自己,越任性,但我实实在在的提供好的产品的时候,即便你第一遍不接受,第二遍你就渐渐的接收了,接下来就越来越接收,那么在我们相得益彰的关系里,其实我们都在得到提高,我再不用去就我那个低,而你也不用再怀念那个低,这是我们共同的进步。
“我觉得这个就是给我们这个电影业也好,中国电影市场也好,做出的微薄的力量”
▼
媒体:我们看第一遍的时候没看懂,看第二遍,第三遍看懂了,但是有的观众看第一遍的时候没看懂,他就放弃看第二遍,第三遍了,您觉得因为剪辑的问题,信息量太大,大家看不明白,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
程耳:我觉得还是一个观赏习惯的问题,因为我也看了好多豆瓣上的影评,包括我在上海,上海大学的时候和观众一起看了一场。有个大二的学生,他在第一遍的时候就把这些手帕呀,樱花呀在映后的交流中就全部说出来了,所以说,我始终觉得,其实大部分人是看出来的,你第一遍没有看出来只是你没有留意这些细节或者想你刚才说的童子军开会啊,什么的,因为咱们现在的观影习惯是,咱们万达影城,都是爆米花呀,手机呀,包括现在电影院真是越修越好,大沙发椅,躺在那看,当然这是一种消费嘛。我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回非常认真,我觉得不好看我就走了,我觉得不会在电影院混日子。因为我是花了钱的,不是在家里看电视,我只要看,我就会很投入的去看。就像我手机放在兜里一直在震动一样,我是不会去理会他的,就还是一个观赏习惯,我们还是得有一个很谦虚的心情,认为这个市场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电影。我作为一个导演也好,华谊兄弟作为老板也好,其实我只能做一个很微博的力量。至少现在罗曼蒂克消亡史,成为了这样一个话题,这样的电影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究竟是应该让这样的电影存在,还是让所有人都去看爆米花电影,我觉得这个就是给我们这个电影业也好,中国电影市场也好,做出的微薄的力量。
媒体:我在想,这么好的一部电影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更好的,更科学的方式,更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欣赏习惯的剪切方式。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
程耳:也许有,但是这个只能下一次再去试,就我自己来说,就罗曼蒂克来说,我自己剪了无数个版本,我认为现在这个版本无论是对我还是对观众都是一个最优的版本。你的问题是说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当然有更好的方式,一定有更好的方式。但是不一定适合我,好的方式一定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
▼
媒体:导演,那您对电影的票房有预期吗?达到多少是您是满意的?
导演:我觉得是这样,现在的结果是大家很喜欢这部电影,无论是在座的各位还是网友,大家给了电影这么大的肯定,对于我这个做产品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很坚实的台阶。
▼
“说到拍续集,我也很想拍续集,如果拍续集的话很多都会延续”
文/喜鹊女(神经)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