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门没锁好这可能是强迫症

强迫症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

强迫症似乎很流行,又难以摆脱。

但其实,它是能治的。

精神(心理)上的不适和身体上的疾病一样,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一个缺陷。

积极寻求帮助或去看医生并不羞耻,这恰恰说明你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更关心自己健康的人。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关爱自己的精神健康吧。

调查

  八成受访网民有“强迫症”

  最近,网上开展了《办公室一族,你是否有强迫症状?》的调查,超八成调查者都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调查中,“你认为自己是否具有强迫症状”这一问题,近三成网友表示“有,且经常强迫自己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超过五成的网友表示,自己偶尔会强迫自己;只有不到二成的网友称从不勉强自己。

  在“强迫症状发生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上,37.97%的网友都表示,每当出门后,只要不完全确定是否锁门,就要强迫自己返回检查。13.90%的网友爱强迫自己晚睡,表示就算困得不行了,也要强迫自己熬夜上网、看小说。其余的网友则分别选择了强迫自己反复做清洁、走楼梯必须走右边等等。还有一些白领列举了五花八门的自我强迫症状,如时不时翻下包以确认东西是否还在等。

  在“你认为哪个行业最容易出现强迫症状”这一问题中,24.60%的网友选择了销售行业,排在第二位的是设计行业。网友认为强迫症状比较突出的还有:公关、人力资源、媒体等行业。记者调查发现,工作中越是多面手的人,就越容易出现一些看似怪异的强迫症状。

  “‘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虽然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长沙市心理学会办公室主任刘立京说,在他们所接触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案例中,强迫症患者占到了10%左右,并且发病者多在35岁以下,以都市白领为主。目前,“强迫症”已经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   原因

  “鸭梨山大”惹出的祸

  根据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学专家们发现,“强迫症”患者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性格相对较内向,甚至自闭;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等。“像那种总是怀疑没锁门的患者,就是典型的不自信。”刘立京说。

  由于在有强迫行为的人群中,追求完美的白领精英和大学生相对较多,不少专家形容其为“时尚病”。专家认为,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方便,也给职场人士带来新的困扰,他们容易出现焦躁、恐慌,甚至头晕、胸闷等症状。

  专家指出,“鸭梨山大”的都市白领,尤其容易患信息焦虑症、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这些“时尚病”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代价。

  对策

  三种方法自我减轻症状

  “在我们接触的案例中,只有20%的强迫症患者是自愿主动来进行专业咨询和治疗的,剩下的都是在家人、朋友的建议和协助下才被动接受治疗的。”刘立京说,虽然“强迫症”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只要未对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很多人都听之任之。“而那些经过专业治疗的患者,效果都比较明显。”刘立京说。

  刘立京建议,有强迫行为者要加强与外界和他人的沟通,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和观念中,要有意识地强迫自己不要怀疑自己。对那些有强迫行为,但还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医生提供了几种自我减轻症状的方法:

  心理暗示。比如怀疑车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车门后,站在车子旁,心里反复告诫自己:“我已经锁好车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

  纸条提醒。在办公桌醒目位置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过追求完美。

  自我统计。做一个统计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来,在哪些方面有重复强迫行为,记录重复的次数。同时,给自己设立目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关于我们:

n

频道:安阳新闻综合

首播:18:30

重播:23:30

次日:7::00

本期编辑:云上草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yfyhl/53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