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说道张居正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并且有很强的改革意愿,这回书可能略显简单枯燥,类似历史教科书,说说张居正改革的一些事实:
3改革的内容首先,我用尽量简洁的话来描述一下他的改革内容,挑刺的强迫症同学可以跳到下边的教科书版本。
1.内政方面:他搞出了一套针对各级官吏绩效考核制度。
2.军事方面:对外,能用钱解决的,尽量用钱解决,同时,不放松武力威慑;对内,坚决剿灭叛乱。
3.水利方面:不信文学家和道德家,信任专家,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只看专家的专业水平能力,不看专家的人品道德。
4.经济方面:重新丈量土地,搞农业税改革,让朝廷多收了很多银子。
以上是一句话说明白版本,下边是教科书版本,怕麻烦的同学可以绕过不看
1、内政方面
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2、军事方面
为了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万历七年(),张居正又以俺达汗为中介,代表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索南坚错)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在广东地方,先后任殷正茂和凌云翼为两广军备提督,先后领兵剿灭了广东惠州府的蓝一清、赖元爵,潮州府的林道乾、林凤、诸良宝和琼州府的李茂等叛乱分子,岭表悉定。这对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产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3、水利方面
万历六年(年),张居正推荐、起用先前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贯串了“筑堤束沙,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万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计费不足50万两,为工部节省资金24万两。徐州、淮安之间余里的长堤平等蜿蜒,河水安流其间。因而,“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黄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达北京,“河上万艘得捷于灌输入大司农矣”。
4、经济方面
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改革的正面作用前边用了半天教科书式的语言,讲解张居正变法的具体内容,实际上,这些变法及其复杂,那些讲解看不明白,不要紧,直接看成果,下图是明朝各代户口、田地的总表,总和出来的数字越大,说明国家越富强,数字越小,说明国力越弱,看图(点开图片可放大):
从田亩数来登记来看,万历年间,登记田亩数是他爹隆庆朝的三倍之多。在隆庆朝,平均每户拥有土地46.7亩,万历朝的时候,平均每户拥有土地.8亩。对于朝廷来说,多一亩土地,就意味着多一亩的税收啊。
之所以说“一条鞭法”是中国赋税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变,是因为在此之前的税制过于复杂。底层的喽啰除了田赋,还有徭役,交上来的东西,也多是实物,朝廷收的税,全是各地土特产。
“一条鞭法”化繁为简,土特产,折现;不想被拉壮丁,折现;不想做苦力,折现……各级官员从中作弊的空间小了,底层喽啰的选择余地多了,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张居正的财政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年(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不断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张居正在位十年是明帝国财政黄金时期,国库始终保持盈余,一般认为,张居正当政十年的积蓄供给了“万历三大征”一千二百万两的巨额军费开支。
5改革的反面作用改革,不一定是从坏改到好,也可能是从坏改到更坏。
加重百姓赋税,是改革,国进民退,也是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的格局,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稳定的格局,在这期间,肯定会利益受损,一会有人获利。
获利的,肯定是叫好,受到损伤的,肯定是反对。
重新丈量土地,对于底层喽啰来说,本来交一亩地的税,现在要交三亩地的税,虽然每亩地的税少了,但是总体要交的钱多了啊,而且在张居正时代,改革新法推行的是雷厉风行,官员们为了自己的政绩,非但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反而让很多底层民众因为交不起税而破产,成为流民。
对于官员来说,本来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张居正搞的考成法,整出个“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这玩意,在私企可以玩的开,好处也显而易见,可以激发员工工作活力,但是对于公务员,玩这一套,那就只有呵呵了。即便是今天的公务员改革,一个双轨制都如此难以废除,更别说四百多年前的张居正改革了。
关于张居正,我最后想说的是:
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天才少年,也曾自负和高傲,将自己比为凤毛麟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个天才少年经过层层磨砺,变得神光内敛,在严嵩徐阶手下学会了蛰伏,在政治漩涡中沉浮二十多年,抓准机会顺势而起,撵走高拱,站到了帝国权力的巅峰。
该贪的钱一分不少的贪了,该泡的妞一个不少的泡的,该摆的谱也都敞开的摆了。
但如果仅有上边的这些,他就不是张居正了,他还有什么?
内心的责任?曾经的理想?年少时的张狂?壮年时的压抑?
总是,有一些东西在他的内心激荡,让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熟读史书的他难道不知道前朝那些改革家的下场?怎么可能。
难道他就不曾考虑过自己的退路?我不知道。
海瑞这样评价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这个评价,我同意前半句,因为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
至于后半句,以张居正那样的天才少年,韬光养晦二十年,抓住机会一举成为首辅,他绝不是拙于谋身。
那为什么他不给自己留退路?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一定要我总结一个答案,那就是:理想。
昨日话题1.你觉得张居正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变法改革?
2.儿时生活在社会底层,少时遭遇致命打击,壮年时不得不虚以逶迤,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装了很多年孙子,一朝大权在手,如果是你,你会做什么?
3.张居正的改革,确实对当时的江山社稷和人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是又由于改革的原因,得罪了了不少同僚,为以后的清算埋下了伏笔。你认为,张居正的改革,对当时的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他自己而言,这场改革有没有意义?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书友
Seuma孟子以帝王师自居,儒家以三不朽为荣,张居正在登上权利巅峰时,作为文官体系中难得的未失去进取之心的领袖来说,改革不但能给帝国带来转机,对他个人也是难得的机会,来与前世圣人比肩。张居正和王安石相比,我还是更欣赏王安石多一点。张居正的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的矛盾点,但不幸的是太过匆忙,执行面的人才培养,和舆论导向还未充分,他自身又缺乏一些处理特殊问题的技巧,可能站在他哪个高位上的人,不屑于使用技巧吧。
书友
树獭先生我今天在共读文章中看到这么一句话:人们看历史人物,应该把其行为与其环境尽可能真实的纳入考虑之中,历史上的每一个人,做出的每一件事,如果我们用“他是好人”或者“他是坏人”这样简单的思维方式理解,那么读历史就没什么意思了。说的很棒。很多人评论一个人物就是单纯地认为非黑即白,而忽略了他存在的历史环境以及性格,立场问题,这样的评价难免就有点片面。
书友
新青年这个宇宙本来就是平衡发展的,人身上有自私、自大、贪婪、残忍一面;也有无私、善良、奉献、柔软一面。这些性格你有、我有、大家有。所以不要在什么好人身上找毛病,也不要在什么坏人身上找优点,好坏是可以随时转换的。人之为人,就在于这种选择。你越积极主动,越带来好的改变。越消极沉沦,你就越陷入糟糕。选择了希望与努力的,更有概率去赢得美好未来。
书友
海阔天空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写读过无数个人物,有好人,也有坏人,而张居正,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
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
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书友
海燕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我认为要从其历史背景及其历史事件和与其映时的世界观构成。非黑即白单一的看待事件人物未免僵化。
就张居正这个人物来讲我还是有欣赏的一面,才子、全局,胆量以及变通能力不是凡人所具备的。
书友
疯狂的菠萝1.可以说出很多,但总结下还是,理想!2.该问题不做回答,言语和行动是有差距的。只能说做有一番大作为的人都会经历凡人体会不到的磨练,而且驾驭和承担力量的不是肉体而是思想和精神。3.张居正的改革法案主要为两项,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前者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官员定期考核,定期向内阁回报,中央能有够有力控制地方,并讲朝廷法令迅速推广下去,在考核筛选官员时还能打掉不支持自己的顽固派,提拔有能力的官员,利于国家也利于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而一条鞭法是由于当时人民的赋税太严重,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四起,国家不稳定出现暴动,连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出现问题了。
今日话题张居正变法,除了得罪官僚机构之外,为什么很多底层的人也在反对?
张居正的改革,导致官员,你如何评价这种政策?在平常的工作中,你喜欢这种政策吗?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慈怀共读十月共读书目,点此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只卖知识与美好的慈怀小店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