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管得越多失去越多,你为什么做不到放

点击▲壹父母,加入懂爱父母行列?

[分享嘉宾]

邵珺

14岁男孩的母亲

以“妈妈”的身份为荣

SEA(中国)亲子教练研究院联合创始人

自然态亲子阅读创始人

国际亲子教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生

专注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与幸福力课题研究。

年12月24日中午,她做客《壹客厅》,

与大家分享在家庭教育中,

对孩子放手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对孩子放手,

才能算得上称职、懂爱的父母。

为了便于大家阅读,

以下是沙龙精华实录。

索引如下,大家可各取所需。

[阅读索引]

?什么在阻碍亲子同频同步

?和孩子同步是陪伴的真正内核

?当孩子遇到挑战我只站在他身边

?那个积极乐观有梦的孩子回来了

?未来孩子要具备什么技能

?和谐亲子关系需要边界

?如何真正在爱中放手

?请对过度教育说“NO”

文章很长,但相信我,很值。

讲述

邵珺整理

壹父母

??当资讯越来越发达,世界的连接越来越广阔,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多元,父母们的投入反而越来越大。这个投入不只是金钱,还有时间、精力等,大家的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惧也反而越来越多了。

我本人其实是个“不靠谱”的妈妈,一个爱而放手的妈妈。我们家是我亲子关心与幸福力课题的实验田,也是我作为亲子教练的一个实验田,我养育了一个看似学校成绩不那么优秀,但却是有主见、有思想、有预见性、创新能力超强的儿子,而且还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小暖男。

所以今天这个主题,我想就我和儿子15年来一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片段,来做一个关于“爱与放手内在含义”的具体化的阐释,希望对各位父母有所启发。

我做妈妈15年了。15年来,我对儿子始终心怀感谢,我时常说,因为有了孩子,我的生命变得圆满,因为有了孩子,我的生活变得多彩,也因为我成了母亲,我的思想更加深邃。

?

什么在阻碍亲子同频同步

??《壹父母》的内容和活动都让人耳目一新,轻松诙谐的方式也是我所喜欢的。这让家庭教育变得不那么严肃,特别的接地气儿。我想这也是主创人员所要传递的内在价值吧,让我们都成为富有幽默、活力元素的父母。

其实生活的美好,就是浸透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每一个日子当中,教育的智慧散发于亲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我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家长,也能感受到家长在爱与放手之间,纠结的事情比比皆是。这是个有质量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得思考的话题。

比如说,前几天,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打电话问我,她女儿在国际学校上学,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就是语文成绩不好,特别是认字,最近两次考试都只是刚刚及格,这夫妻俩抓狂了,妈妈特别后悔,说以前没有给孩子读绘本,没有教孩子认字,等等。

邯郸一位男孩的妈妈,当前最焦虑的是,她11岁的儿子和妈妈很疏远,不愿和她进行太多交流,只要有时间就和同学语音聊天、发QQ,她特别担心孩子结交了坏人,影响学习,而且孩子的疏远也让她特别失落。

一位成都高一女孩的妈妈,因为尊重女儿的意愿,让她进了文科重点班,但是现在女儿又要回到原来的普通班,妈妈不知如何是好,继续尊重女儿的意愿,还是要求她必须为了高考留在重点班?

这段时间,我在跟一位15岁孩子的妈妈交流中感到很难过。一个15岁的孩子,现在和爸爸妈妈极其疏离,最近还交了女朋友,妈妈却只能束手无策,非常惶恐、非常无奈,也非常无力。我也是妈妈,对于这个妈妈的难受,我感同身受。

事实上,对于6岁以前的宝贝,爸爸妈妈们的问题也不少。昨天,有位1岁半男宝的妈妈纠结于要不要给孩子打第二针水痘疫苗,另外一个3岁半女宝的妈妈昨天在去给儿子幼儿园的孩子们讲故事时,因为自己画画不好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画画,而是拿出了手工制作的相册,所以孩子失望地哭了,妈妈其实也很自责,如果自己画画好就好了。

这只是爱与纠结的故事中的一些片段。以上故事分属的地区不同,孩子的年龄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中我们却能感受到爸爸妈妈们的各种情绪,失落、惶恐、紧张、焦躁、愤懑、害怕,等等。

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得到爸爸妈妈们对孩子无限的爱。可是这份爱,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似乎正在变成彼此的包袱。

我们有压力,孩子也有。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父母与孩子的同频同步?为什么我们始终不能够从容淡定地助力我们的孩子成长?

其实,这个话题也是我从事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研究十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和孩子同步是陪伴的真正内核

??如果说孩子小时候,是我在照顾他的话,随着他一天天长大,现在我常常能感受到儿子成长带给我的欣喜,当然,还有很多是惊诧和经验。

我儿子非常喜欢读《三体》这本小说,上周六,我和他去参加了一个《三体》的读书会,成员都是成人,而且都是精英,他在一干长辈面前发表了自己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侃侃而谈十多分钟。

读书会结束的时候,主办方让每个人都说一句感想,我只说了四个字:回家读书。我也要认真读《三体》,因为要和儿子同步,这本书我只读了第一部的四分之三,还没有那么深的感受,听儿子侃侃而谈他的理解、他的认识时,那一刻我内心当中真的对他有一份崇拜。

我希望自己也能与时俱进,不仅要和着时代变化的脚步,也要和着孩子成长发展的步子,跟他同频、同步地在一起。我想,这或许也是陪伴的真正内核!

我一直非常难忘,去年8月30日晚上我和儿子的一次交谈。那是他初中生活的前一晚,他即将开启人生旅途的新篇章。我们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聊暑假两个半月的收获,聊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

当时,儿子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他说,妈妈,听说中学的压力会比小学大,竞争也更加激烈,不过,我心里是有目标的,所以,我还是想请你像以前那样,不要强迫我一定得第一,或者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我很谢谢你一直以来都没有强迫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我希望即便我上了中学,你还依然这样,好不好?相信我,我心里有数,其实我心里是有目标的,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将来就要创建一家类似于微软那样的IT科技公司,但是我不做第一大,因为我只想过一种平平安安的生活,做着我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妈妈,你说这样好吗?

我很郑重地点了点头,答应了儿子的期望。其实,他的话带给我很多震撼,我们很多成年人在经历了很多人生体验之后,甚至是到了不惑之年才能悟出的一种生活态度,一个13岁的孩子已然拥有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零零后们普遍的想法,但是从中我听到的是他们这一代孩子对未来、对生活的那种态度或者是把握,儿子对自己的笃定,有自信、有目标,那么,作为妈妈,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助力他,而不是要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他,说实话,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而且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和冲突,就是这样发生的。

?

当孩子遇到挑战我只站在他身边

??去年9月1日开学至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眼看着开始进入中学生活的儿子,在学校的规则与他自己自主、自我意识之间的对博,感受着正处于青春期的他,在自我统一性和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挣扎。

今年开学后的一天傍晚,我和我儿子在化工大学的校园里散步,儿子又和我说了一段话。

他说,妈妈,青春期还真是不一样,真的不容易控制情绪,你看,从6月份到现在,我已经跟你发过好几次脾气了,理智上,我告诉自己要控制情绪,但就是那么感性,就是那么容易冲动。我最近跟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处理得也不好,而且我现在很迷茫,我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好不好意义大吗?一定要像别人那样成功吗?成功了又会怎样呢?

我回答儿子,好儿子,谢谢你总是这样信任妈妈,你一直就是这样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你的这些思考都是有价值的,即使现在会让你感到迷惘,但是当你能够拨开笼罩在这些问题前的迷雾时,你会更清晰、更有力量。如果你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你同别人的关系,那么在你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还是跟为娘我发吧。

儿子点了点头,然后说,我觉得自己很无力,好多事情我好像做不了,也做不来,而且我现在一点儿也没有动力。打个比方,我现在就像是脖子被砍断了,身体哪儿哪儿都好好的,可就是连不在一起,我的头是有力量的,我的脚也是有力量的,但是就是连不在一起,因为脖子断了,浑身无力,干什么也没有劲头。妈妈,你知道吗?我已经有一段时间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了。

我问儿子,你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妈妈怎样才能支持到你?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想了想才说,妈妈,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就像现在这样就好,其实我这样的状态我自己知道,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只能靠自己,我相信我还是能够度过的,只是我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妈妈,你就像现在这样在我身边就可以,你什么都不需要做。

我很坚定地握了握他的手,我们母子就有了一个约定,当他面对生活中遇到的这些挑战时,我只站在他身边。

?

那个积极乐观有梦的孩子回来了

??作为妈妈,看到始终阳光、开朗、活力十足的儿子,如今没有了生机与活力,内心当中也是有担心、恐惧,甚至还有一点点愤怒的,这个愤怒既来源于自己。

因为作为妈妈无法给到孩子支持的无力感,也来自学校和老师,他们到底对孩子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包容一些?

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在我们人类大脑低级脑的模块中,有几种人类天生所具备的情绪系统,他们是由基因所决定的,这些情绪系统包括愤怒、恐惧、分离焦虑、探索、关怀、玩耍和幸运。

其中,愤怒、恐惧和焦虑情绪系统在婴儿出生时就已经形成,这也是亲子教练为什么主张同步脑科学家庭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办法把一个原理或者观点讲透,所以我就用我和我儿子的故事阐明其中的原委。

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而不是在儿子的面前把这种情绪流露出来,因为这样的流露并不能帮助孩子,让他自己产生力量。

我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就是理解他的那份感受,接纳他的那份状态,而且其实我自己内心当中也有一份信任,相信儿子会通过他自己的探索,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因为人生的道路属于他自己,不属于我,他的生活经历应该让他自己去感受并获得,而不是我给予。

作为妈妈,我能做的是和老师交流和沟通,更多了解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困扰的事情,和他的同学交流,从他们的角度看看如何更好地去处理其中的关系。

作为妈妈,我要做的是在家里营造“一人是一网”的家庭氛围,不会因此而过多地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wsaw.com/ysybj/78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