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日子里,收拾房间变得异常敷衍。连续几天扫地时都注意到,家里的鞋子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门口的鞋架上。咦,我闺女真心长大了!
仔细一想,不对,她最近越来越执拗任性,一定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按照颜色分别称小兔子为安安兔、妈妈兔;读绘本时间必须一遍遍不厌其烦读她选中的那本;搭积木的时候有一点点歪掉马上再去抚正一下;无意中坐了她经常坐的凳子就大哭不止;一觉醒来,跳下床找自己夏天的毯子.....
莫非是秩序敏感期来了?★
当秩序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往往表现得非常“固执”,而正是对秩序的追求,使他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每个位置上的事物,从而达到和环境的融合。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秩序感的表现形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
他们对每天做的事情、事物摆放的顺序拥有自己的一个秩序观,当秩序被破坏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甚至发脾气,直到事物又恢复到他们所能理解的模样,才会安静下来。
他们觉得“世界是我能掌控的”,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事物的发展规则之上,并对特定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有所期待,一旦事情的发展偏离预期,就会失去对外界的掌控感,不安全感爆棚,并用哭闹、撒泼等执拗行为表达自己的不安和不满。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相似的表现,明显的强迫症,忽然变得有主见,爱着对干起来,把“我自己来”奉为口头禅,千万不要错怪他(她)。不是孩子越大越难代了,有自己主意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了,而是他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
“2-4”是宝宝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秩序敏感期,从最初的对物品摆放位置、动作发生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所有权等有着几近苛刻的要求,到逐渐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
宝宝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分为三个阶段:因为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为了维护秩序而固执,要求一切重新开始。
宝宝“固执”的这个阶段,可能是爸妈最为苦恼的时期。
但如果引导过渡的好,孩子会在5岁左右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并且随着对秩序的感受越来越明确、深入,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特别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