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生活着一家人,他们为了躲避战乱,从波兰迁徙至此。父亲作为一名工程师,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是洗衣、做饭、讲故事的好妈妈。这家人有兄弟俩,一个叫JosephBabinski,另一个叫HenriBabinski。
有些品质是与生俱来的
先说HenriBabinski,他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地质工程师。但是他在料理界更有名气,以笔名「阿里巴巴」写了很多法餐方面的著作。比如他认为一定要用镀金锅来将红色水果制作成蜜饯,这样可以避免铜锅带来的刺激味道。真讲究!
而我们的主角是JosephBabinski,一个天生腼腆、内向,脸上总是挂着些许羞涩的小boy。可是这个boy干起活来,比他兄弟更讲究。他耐心仔细、谨小慎微、尽善尽美,甚至一不留神就是一天不说话。说的好听了叫做「工作标准高」,说的严重了就是强迫症发作。
干医生的,总有几个是强迫症
转眼到了年,Babinski已经不是当年偶尔羞涩,偶尔拽酷的小boy,他已经出落成玉树凌风、气宇轩昂的28岁青年才俊。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穿透力和洞察力,依旧是一言不合就不说话。
此时我们应该称呼他为Babinski医生,因为他已经从巴黎大学毕业,获得了医学学位。作为资深强迫症患者,Babinski医生必须亲自给病人查体,而且总是在同一个患者身上花很长的时间采用同一手法反复检查。
能被医生仔细查体,患者一般都是高兴且配合的,何况查体的男医生长得还挺好看。可被查上1小时后,明显感觉画风不对啊,这个耿直man,为什么反复在做同一个动作?而且查完了老李查老王,查完了老王又来查老李,问他为什么,他还不说话!这个医生是不是脑子瓦特了?得向院办投诉!
投诉常有,伯乐不常有
Babinski医院是法国最富医院(HospitaldelaSalpêtrière)。医院老大的名字如雷贯耳,叫Charcot,是当时神经病学界总舵主。
Charcot此时已经60岁了,教学任务艰巨,科研压力大,医院和科室的一把手,临床上的很多事情,已经没有精力亲力亲为了。正当用人之际,他收到了人民群众的投诉。
作为神经症候学界的老司机,Charcot自然明白Babinski在干什么。查体过程中对体征进行不断地重复、比较和证明,是发现和总结规律、推导神经病变部位和程度的必由之路。
于是,Charcot把Babinski叫了过来,听了听Babinski的见解和汇报,语重心长地说了句:「小巴不错」。年,「小巴」医院神经科的住院总。
有时候登上山坡,眼前的不是高峰,而是断崖
平台好、起点高、大牛导师愿意为你转身,我们的Babinski应该前路畅通了吧?可事实不是这样。人生道路上,有时候爬上了一座小山,迎接你的不是高峰,而是断崖。
Charcot国际声望显赫,且处于事业的高峰,世界各地都有粉丝赶来进修学习,当然他也少不了各处开会做学术报告。家里的事情,临床工作的具体事务,自然就落在了住院总、院长助理Babinski的肩上。
直到年,Babinski已经36岁,依然没有发表过文章。或许是Charcot给他的定位就是临床,没有给太多的论文压力?或许Babinski在细致的临床查体中发现了与老大意见向左的新理论,不便发表?总之,直到Charcot去世前,Babinski才第一次发表了研究论文,内容是「器质性瘫痪和癔症性瘫痪的临床体征区别」。
正当Babinski觉得自己的学术之花即将肆意绽放时,他又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学术纷争、门第之见。Charcot早年有一名高徒叫Bouchard。这伙计有野心、有天赋、有激情,而且看人识事很有一套。他25岁那年,就毅然从里昂来到巴黎向Charcot求学。虽然当时的Charcot也只是37岁的中青年专家。
前有岳不群和令狐冲,后有郭德纲和曹云金,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诫我们这世间有一种尴尬叫「师徒互撕」。开始很尴尬,后来很难看。「雄心勃勃」如Bouchard,取得了教授职称后,也开始广收门徒,渐渐地和总舵主Charcot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毕竟具备年龄优势,当Charcot去世以后,Bouchard更是如日中天,而此时Charcot最喜爱的弟子Babinski还在为谋求一个副教授职称苦苦挣扎。作为一名「有态度」的新任总舵主,只要是对手喜欢的,我都不喜欢,Bouchard就是这么任性。
于是,在尝试了多次,均告失败以后,平时就话不多的Babinski,吐出了五个字:「老子不玩了」。从此再也没有参加过副教授的竞争排名。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在19世纪末的法国,没有教授资格就没有机会带学生,办学校。对于Babinski这样极具天赋、而且又努力的神经病学家而言,这不仅影响了个人进步,更是影响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能的传播和继承,甚至可以说是法国乃至世界神经病领域的一大损失。
年,Charcot去世两年以后,Babinski离开了伤心地,来到了H?pitaldelaPitié担任神经科临床主任。不能开班办学讲课件,Babinski反倒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到他的爱好当中,那就是神经系统症候学。
此后,围绕着症状,Babinski和他的同事发现、归纳并命名了很多综合征。比如年,命名了Babinski-Fr?hlich综合征(无肢端肥大,但有生殖器发育不良的垂体瘤);年命名了Babinski-Nageotte综合征(偏身协同不能、行走偏斜、瞳孔缩小伴交叉性感觉障碍和交叉瘫);年命名了Anton-Babinski综合征(大脑半球器质性病变时存在的症状存在而病感缺失)等。
当然,最被我们熟知且敬仰的还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病理反射——Babinski征。
好厨子都做得一手好回锅肉
那是个年巴黎的冬天,刚担任Pitié医院临床神经科主任不久的Babinski,在一次生物学学会上用26行字,简洁清晰地描述了「足趾现象」。当然,这个小小的体征,在当时并没有一下子引起业界皮肤病治疗最好的药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